
盘活林间地 致富周边人
——聊城市“林菌”种植蹚出助农增收新路径
■ 文/图 刘德策 孙珊珊
春分已过,春意渐暖。
3月31日,在莘县大王寨镇莘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负责人张增学正带领社员抢收平菇。“平菇的采摘期马上就结束了,现在一公斤能卖到近6元钱,社员们都在趁着这段时间抓紧采收,多卖些钱。”谈起他的“林菌”生意,张增学言语间充满丰收的喜悦。
在莘县大王寨镇,家家户户从林下经济发展中受益。
因地制宜,打造“林菌”种植基地
历史上大王寨镇土质沙化、风沙弥漫,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王寨人几十年如一日治沙造林。现在的大王寨镇,活立木总蓄积量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2.1%。
大王寨镇林业资源丰富,但林间空地较多,林业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佳。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一直积极探索实施林业产业结构性改革,寻找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路子。通过外出考察学习,结合实际,实施林下经济食用菌种植,走“林菌模式”产业致富发展路子,成立了莘县莘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莘林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基地项目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通过资金拉动、政策推动、产业带动等多项措施,利用丰富的林间闲置空地建设拱棚,种植草菇、平菇、羊肚菌、赤松茸等食用菌类。
资源循环,林地发展效益兼顾
大王寨镇党委、政府大力推动“林菌模式”稳步发展,拿出“真金白银”,根据各村庄发展规模给予阶梯式奖励,结合政策支持,在食用菌种植基地的示范带动下,相继有富裕集、辛庄等十几个村庄发展食用菌种植,共计2000余亩,亩均年收益增加至2万余元,带动3000余人增收致富。
“大王寨林木资源丰富,木材加工所产生的木屑、锯末等可以制作成菌类培养料,种植后的培养料还可以直接还林。”该镇党委书记闫洪涛介绍。
“林菌模式”产业项目利用木屑、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充分发挥林地资源闲置、温度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进行林下菌菇种植,具有投资低、见效快、管理简单等特点。
种植后的培养料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可直接还田,打造了“沙地种树—林木加工—木屑养菌—基料还田养树”的绿色产业循环,达到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目的。“目前,我们合作社的果园正在规划中,培养料对于果木生长,益处更大。”张增学说。
销路不愁,产业多样收益高
“羊肚菌营养丰富、价值高,种植简单、用工量小,4月份开始采摘,主要销售到成都、吉林,市场供不应求。”正在大棚查看羊肚菌长势的社员夏祥利说。得益于沙地优势,合作社生产的菌菇含水量少,烘干后口感好、味道鲜美,受到市场青睐。
树下养菇,树上养蝉。利用林间枝杈,合作社发展金蝉养殖产业。“每年3—4月份是蝉卵挂枝的时节,金蝉成熟期是3年,每亩地收益能达到8000多元。”夏祥利说。
3月24日,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发展中心调研组来到莘县大王寨镇,实地调研了莘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林下经济种植模式和发展情况。调研组成员表示:“大王寨镇基于林业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助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该镇‘林菌模式’很有借鉴意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文件精神,积极引导全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会同相关部门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为林下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