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次落笔都如履薄冰
——记阳谷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郑召秀
■ 本报记者 王文轩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李强总理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的这段表述让我印象深刻。”4月6日,阳谷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郑召秀说,“文字材料工作千头万绪,干得越深入,越觉得身上的担子重,每一次落笔都如履薄冰。”
郑召秀在阳谷县委已工作30年,从秘书科到政研室,再到综合科,直至县委办公室,他大多数时间都与文字材料打交道。
2021年,郑召秀下乡调研教育工作时,当地村民向他反映,部分残障儿童上学困难,存在长期旷课的情况。残障儿童上学问题引起了郑召秀的重视,他详细了解,认真记录,“加班对我们来说是常态,但那天写完调研报告后,天已经蒙蒙亮。”正是这份调研报告,给阳谷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借助教育改革的春风,一系列惠民新政直达乡村,为残障儿童圆梦的“送教上门”创新项目迅速落地,切实解决了孩子们学习的难题。
不久后,郑召秀又专程回访跟进残障儿童的“送教上门”项目,看到孩子们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郑召秀感慨:“每一次下笔撰写调研报告,关系到一个个家庭的幸福,这就是如履薄冰的意义吧。”
“郑主任经常带着我们走进企业、村庄、学校,每次出发,他都不忘提醒一句——带着本子和笔,遇到任何问题都要记下。他被评为我市2022年‘最美公务员’,就是调研成果的快速转化、真刀真枪解决问题的生动体现。”阳谷县委办公室科员穆绍曦表示。
走进郑召秀的办公室,墙上挂满县委办公室获得的集体荣誉,他的个人荣誉证书却静静地摞放在书柜里,“2021年山东省改革尖兵”“全市优秀共产党员”“聊城市‘担当创新、争创一流’先进个人”……记者把证书取出展开,很快铺满了整个沙发。
“这些证书上写的虽是我个人,但离不开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对县委办工作人员来说,每一次调研,每一份报告的撰写,都与阳谷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关乎着阳谷县经济社会发展大计。”郑召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