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赴两河之约 共享美好生活
■ 朱海波
我市首次重点文旅项目现场观摩已落下帷幕,但它激发的文旅兴市的热情将被长期点燃。2天之内,22个文旅项目集中展示,这既是一次比学赶超的同台竞技,也是一次看家底摸实情的起底调研,更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思想碰撞。
王羲之《兰亭集序》有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古人之乐何尝不是今人之乐?作为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交相辉映的“两河明珠”城市,聊城的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厚重,这里有“诗”,也有“远方”。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不仅是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更是精神上的愉悦和身体上的放松,大力促进文旅融合,让群众出门就能感受到诗情画意,这就是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文旅产业是幸福产业,是高品质生活的体现,代表着城市面貌、塑造着城市形象、体现着城市品位,文旅产业还是无烟产业,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开展重点文旅项目现场观摩,就是要深刻认清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加压奋进、提速竞跑,紧跟消费新趋势,打造旅游新供给,以产品创新引领和拓展市场需求,推动旅游消费全面升级,在新一轮发展中突围破局、占据主动,打造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开展重点文旅项目现场观摩,体现了我们对文旅兴市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对进一步打响“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城市品牌具有重大意义。现场观摩是检阅和盘点,通过现场观摩,看到了我们有什么、差什么,明确了下一步怎么干、干什么。现场观摩也是鼓励和动员,排名靠前的要持续发力,向更高标准看齐;排名落后的要奋起直追,把暂时落后转化为后发优势,全市上下一盘棋、一股劲、一个调,齐心协力打造更多出圈出彩的文旅项目,让文旅产业加速奔赴“春天里”。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它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情况。我们大抓旅游业,就是要以旅游业为牵引,对全市资源、产业、生态、服务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撬动消费复苏,加快城市更新,助力产业升级,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全面提升,推动聊城发展能级全面跃升。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文旅产业,要树立全域旅游的概念,人人都是关联者,处处都是城市形象,绝不能把文旅融合当成文旅部门的事,更不能把文旅融合定位到景区、景点上。各部门在部署工作时,要多一个文旅融合的视角,以达到一举两得、一举多得之效。比如,近年来,我们着眼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了很多小而多、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提升了城市的颜值,也体现着发展的气质、生活的品质,我们比不了大城市的繁华喧嚣,但拥有自己的诗情画意,我们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市民出门见公园、行路有绿荫、娱乐有场地,这不就是近悦远来、宜居宜业宜游吗?
我们要以重点文旅项目现场观摩为契机,该破题的抓紧破题、该锻长板的抓紧锻长板、该补短板的抓紧补短板,要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文旅项目,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文旅产业,打造更多的“诗和远方”,让聊城成为人文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首选地和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让更多人共赴两河之约、共享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