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岗位就是“书写论文的大地”

■ 朱海波

近期,学习“齐鲁时代楷模”杜立芝的热潮激荡人心。

38年来,凭着热爱和努力,杜立芝把论文写在丰收的大地上,写进农民的心坎里,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累累硕果和农民兄弟的盈盈笑脸。

她心怀“国之大者”,“改变落后,推广新型”成为她开展农技服务矢志不渝的主题。通过学中干、干中学,38年来,她发表农技科普论文30余篇,引进先进管理技术50多项,推广实用新技术10多种,打出了低毒高效病虫害防治“组合拳”。目前,高唐县百万亩新技术推广应用农田的农药使用量减少5%,防治效率提高10% ,有力保障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她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在200多万亩农田中,通过应用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累计减少化肥使用量55万吨,节本增效6400余万元,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让农业变成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学习杜立芝,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大地上写好自己的论文。

论文是什么?不是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而是为群众转化了多少实实在在的效益,那些假大空的文章、那些不知所云的材料不要也罢。文章也不单指那些文字,所有的办法、措施都可归到文章之类,只有切实为民造福的办法、措施才是好文章。

大地是什么?大地不是指土地,我们的工作岗位就是“大地”。走上新的岗位,就是走上干事创业的赛场,踏上岗位的一刻,就是发令枪响之时。有了这种意识,工作就能随时“在线”,状态就能一直“满格”,就不会有放松懈怠的情绪,要珍惜岗位、敬畏职责,多一些“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自警,多一些“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自觉,把工作做得好些、更好些,以每项工作的出彩出圈推动聊城的争先进位。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每个人都要一笔一画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接受人民的检阅。

2023-04-1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0021.html 1 工作岗位就是“书写论文的大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