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力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
我市打造青年人才“强磁场”
本报讯 (记者 薛蓓蓓) 4月17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我市将实施青年集聚行动,健全青年群体“一站式”服务机制,开展系列宣传推介和青年引进活动,打造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兴业优质品牌。
我市坚持将青年人才作为强市建设的战略性、储备性资源,注重协同资源统筹与系统联动,全方位构建青年人才近悦远来、安居乐业的成长生态。我市将建立青年供求信息数据库,开展系列宣传推介和青年引进活动,着力完善政策、优化服务,激发青年群体干事创业活力。
高水平建设聊城人才集聚节点,统筹全域推进和重点建设,形成“一区两带多园”的核心区布局,打造全省有色金属产业人才集聚区、绿色化工产业人才集聚区、鲁西装备制造产业人才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集聚区、现代高效农业人才集聚区,建设形成全省“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重要节点。
积极引进两院院士等国家级人才以及“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高层次紧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企业布局建设科技研发能力高、人才承载能力强的创新平台,提升国家、省级人才承载能力,实现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数量稳步增长。对顶尖人才在我市开展重大科研或产业项目,符合相关条件的,按照“一事一议”予以支持和奖励。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鼓励企业建设多种类型的“人才飞地”。
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国有企业等各类用人单位自主权。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制度。全面深化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使用权“三权”下放,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改革职称制度,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