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昔日沙荒地 如今幸福林

骑行爱好者在马西林场骑行

■ 文/图 本报记者 苑莘

5月21日清晨,莘县天盛单车俱乐部的骑行爱好者再次来到了该县的马西林场。“马西林场是天然氧吧,景色优美,很适合骑行,推荐周边地区的骑友来感受一下。”俱乐部成员赵路安为家乡的美景而自豪。

沙荒地“变形记”

在林间硬化好的道路上,边踏单车边聊天,几十年前的“马西”人可不敢想象这样的场景。当地人把莘县西北部、马颊河以西的区域称为马西地区,这里曾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贫穷落后,和这里的历史有关。马西地区地处黄河故道,因黄河多次决口留下大片泥沙,形成沙丘荒漠,土地盐碱化严重。在过去以种粮食为生的年代里,人民群众不仅吃不饱,还备受风沙的困扰。因风沙大,这里还被戏称“一天能吃半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

但这里的群众勤劳勇敢,自上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战风沙”的历程。1950年,莘县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植树50万棵,在西部河区营造3条防风带,“莘县国营苗圃”“聊城专署造林局莘县重点苗圃”等在马西地区设立。自此之后,多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持续了30年,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壤,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的土地沙化问题。

上世纪80年代,马西地区有了变化。据当地林业干部介绍,1982年,世界粮食计划署投资2000万美元,以马西林场为基础,在马颊河以西四个乡镇实施2000多个项目,到上世纪80年代末建成了10万亩人工林。这片林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最终帮助马西人民战胜了风沙。

近几年,马西林场的变化更大了。按照生态优先的方针,林场引进试种了白皮松、银杏、楸树、丝棉木、樱花等树种,目前林场的树种已经扩充到79个品种。这些品种显著改善了过去以杨树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引来了斑鸠、布谷、白鹭等鸟类,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成就“生态富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如今,“马西”人借助林场阔步走上了致富路。

马西林场度假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这里将在维持森林原貌的前提下打造成为集餐饮住宿、特色民宿、研学培训、乡村采摘、拓展演练、林下种植、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一期马西林场生态文化园,投资1200万元,已建设完成,对外开放。二期精品旅游业态建设,计划投资3亿元,主要建设特色民宿、农家民宿、农耕体验、野外拓展等项目,提升周边环境,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等。

莘县莘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当地“林菌模式”的开创和推广者,合作社负责人张增学租下了林场数千亩林下土地使用权,用以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生产平菇、草菇、羊肚菌、赤松茸等多种菌类。如今,林场所在的十多个村庄已经有了食用菌林下种植产业,带动当地3000多人实现就业。

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马西人民大力发展建筑板材、木制家具制造、造纸等木材延伸产业。经过30余年的努力,当地现有木材加工企业51家,木材加工户800多家,苗木经营户100余家,年加工木材量可达300余万立方米,年产值近5亿元,成为鲁西地区重要的木材产业集聚地。过去几年,莘县持续推进产业升级,目前,当地的水韵家具等企业已经将看台座椅等拳头产品送到全国各地。

如今,这片黄河故道内满目青翠、鸟语花香、美不胜收。这里的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经过了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盐碱地改造、扶持民营经济,从‘沙窝子’真正称得上‘富裕集’了。”大王寨镇富裕集村党支部书记张明朝曾这样感慨。

2023-05-2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2051.html 1 昔日沙荒地 如今幸福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