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街道
困难群众“家门口”就业
本报讯 (通讯员 张清强) “每天早晚清扫两遍,活不累,既能照顾家人,又能补贴家用。”6月4日,冠县清泉街道耿儿庄村保洁员李书敏完成清扫后,心满意足地说。
李书敏和姚理山婚后育有一女,俩人经营的餐馆收益也很可观。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因为姚理山病倒而蒙上了阴影。几年前,姚理山突发脑出血,先后去过多家医院,虽然保住了命,但生活不能自理。“家中积蓄花完了,病还是没看好,餐馆也被迫转让出去了。”李书敏擦去眼角泪水,深呼一口气笑着说,清泉街道开辟第一批公益岗时,优先安排她上岗,让她对未来重燃了希望。
近年来,清泉街道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统筹整合各方资源,用好就业专项资金、就业补助资金、对口帮扶资金等,扩大公益性岗位规模,先后开发出道路管护、卫生防疫、项目管理等11类304个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像李书敏这样家庭困难的群众上岗。
“30名道路管护员、6名耕保信息员及43名乡村公益岗人员即将上岗,招聘7名乡村生态环境公益岗人员的通知也已下发。”清泉街道党工委书记高秀龙表示,该街道将持续多渠道开发公益岗位,让有就业意愿且有就业能力的人员全部实现“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