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碧水垂青史 千秋风烟润古今
■ 文/图 夏旭光 赫鹏 马心强
大地上,河流是所有生命中最伟大、最神奇的存在。
千百年来,人类沿河而居,赖河而生,与河流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每一条河流的存在都是人类文明与自然地景相互作用的具体呈现,孕育了古老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哺育着历史的发展。
徒骇河就是人类历史长空中耀眼的一颗明星,其前身为古漯川,是古黄河的一支,还是禹疏九河之一。它发源于莘县古云镇文明寨村,蜿蜒流入大海。虽然河道几经变迁,但时空却定格了它一幕幕美丽的瞬间,犹如它激起的那朵朵浪花,孕育着新生,传承着历史。
日前,笔者在徒骇河畔寻觅,聆听历史故事和传说,品读徒骇河深厚的文化内涵,回味人们受其滋养的幸福。
致敬风骨的印记
徒骇河之名由来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史载,“徒骇者,禹疏九河,用工极众,故人徒惊骇也”,因而命名徒骇。
《尔雅·释水》记载,禹疏九河,九河是徒骇、太史、马颊、覆鬴、胡苏、简、絮、钩盘、鬲津;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济阳县志》记载,“徒骇九河之一也。汩汩乎,其由聊城龙湾经高唐,合漯水,度临邑、夏口而来也,其如黄河源于天上耶。”
穿越数千年的时空,众多人文先祖和圣贤大哲在聊城生活,并留下一批文化古迹,如伏羲在阳谷教民种谷,神农氏发掘了古阿井,黄帝生于古桃丘(今阳谷阿城),还有仓颉墓、蚩尤陵、颛顼墓等,它们并不是简单的遗迹,而是有生命力的文脉传承。
市河道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振彬介绍,作为黄河冲击扇形地,境内又有古黄河、徒骇河等主要河流,聊城成为古时东西文明的交汇地,也是古史演进的重要舞台。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孔子曾多次在聊城徒骇河沿岸留下足迹。在茌平区博平镇三教堂村南头,至今还有清乾隆十九年立的一块石碑,上刻“孔子回辕处”五个大字。该镇文化站站长张莹莹介绍,公元前492年,孔子应晋国大夫赵简子之约前往晋国,来到博平的徒骇河岸边正待过河,听说赵简子把窦鸣犊、舜华杀了。孔子说:“窦鸣犊、舜华是晋国两位贤臣。赵简子依靠二人的帮助才得居要职掌权,但他得势后却将二人杀掉。鸟兽对于不义的举动尚且知道避而远之,何况我呢!”孔子伤感不已,回辕归鲁,并写歌《陬操》以记此事。汉武帝时期,就命名此段河流为鸣犊河,将渡口命名为孔子回辕处、鸣犊口。
大禹、孔子之后,战国初期的军事家孙膑、庞涓在徒骇河源头附近进行了著名的马陵之战,僧格林沁挖开徒骇河水淹太平军的故事发生在茌平……徒骇河岸边,除了有象征历史的青色,还有熠熠生辉的红色文化。在徒骇河阳谷段的定水镇,有一座著名的坡里天主教堂。1928年1月,共产党领导的坡里暴动震撼了半个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鲁西人民向国民党反动势力打响的第一枪,为鲁西地区的武装革命斗争播下了火种。如今,教堂里那满是弹孔的大门和墙壁仍述说着这段历史……
发生在徒骇河岸边的故事一代代流传,讲述的不仅是曲折的情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还是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的热血史,更是追求民主自由的红色革命斗争史,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这些遗迹、故事,汇聚于一点,就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唱响不辍的弦歌
大禹治水,疏通九河,徒骇为首。
莘县古云镇文明寨村村东,一个桩号是0+00的里程碑矗立于此,标志着这里就是徒骇河的源头。徒骇河从源头莘县,蜿蜒436公里流入渤海,数千年来,不仅孕育了两岸的绿色,更滋养了特色民族文化的蓬勃发展。
世上本无亘古不变的东西,虽然繁华已被雨打风吹去,徒骇河所承载的众多物质内容及随河流淌的文化传说却不能忘却。徒骇河沿岸,每座码头、每个村落背后,也许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一段难忘的记忆,这些散落徒骇河边上的明珠,历史价值弥足珍贵……
高唐四根弦是高唐民间流传的古老稀有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始于明末,流行于清代,其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声情并茂,婉转连绵,真声吐字、假声拖腔,唱字无腔,备受群众欢迎。明清时期,高唐民间艺人顺着徒骇河一路传唱,把四根弦逐步传播到夏津、临邑、武城、河南安阳及河北石家庄等一带,并在临邑生根发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勾勾”戏……
狮子在中国是吉祥的化身,表达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美好意愿,因此,逢年过节或庆典活动中,我国民间都盛行舞狮。由于历史悠久,舞狮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与特色,但是流传于徒骇河源头莘县的火狮子不仅独具特色,甚至还有些许神秘。莘县火狮子造型奇特,狮毛由几千支火捻组成。夜晚表演时火捻点燃,由细碎火星勾勒出威武高大的狮子形象,堪称奇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传承一种文化。徒骇河这方水土上生活的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并传承着独特的文化体系,展示着特有的文化内涵。诸多艺术种类在徒骇河潺潺的流水声中交流传承,如点点繁星,装扮着浩瀚天空,激发着人类心灵深处的感动,表达着对美的向往与渴望……
“徒骇河历史绵延悠久,水文化精神内涵丰富,是徒骇河流域的灵魂,它沟通了沿岸百姓的心灵,凝聚了沿岸百姓的意志,对徒骇河沿岸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把水文化建设作为治水兴水重要内容,培根铸魂,厚植文脉,致力于优秀传统水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市水利局副局长张胜昔说,市水利部门正在寻找过去的遗存,让河边古镇的历史再现,让河边的文化再现,让历史、文化、古镇成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供大家去寻梦、去溯源。
我们愿意徜徉在传说当中,去感知历史上所描绘出的美好;我们愿意沉醉在徒骇河的波浪当中,去触摸朝阳的升起、感知夕阳的余晖;我们愿意肃立在千年传奇当中,去感知她或是沧桑、或是繁华、或是悲怆的曾经。
释放生命的隽永
史料记载,徒骇河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七月出现最高洪水位,聊城刘营村附近高程36米;1937年8月,聊城龙湾村附近徒骇河洪水高程36米……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徒骇河曾出现过几次较大洪水,堤防溃决、洪水漫溢,给流域内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水旱灾害防御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经济社会稳定,作为我市行洪排涝的主河道,徒骇河防汛任务十分繁重。
近几年来,我市投资近3亿元,先后完成了朱庄节制闸、潘屯橡胶坝、陶桥节制闸除险加固以及徒骇河蓄排引调水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徒骇河水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市河道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强化预案管理、加强工程调度,落实各项防汛措施,成功防御了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影响,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水利保障;坚持建管并重、用心用情专业呵护,标准化管理在全省走在前列,河道堤防已建成“绿色长廊”“城市绿肺”;通过科学调度沿河闸坝,确保沿河几十万亩农田的供水灌溉,为全市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聊城加快了徒骇河沿岸景观带的生态保护开发,设计特色高端生态、文化、休闲与度假旅游产品,使徒骇河成为展示河流文化的长廊、凸显历史文化风情的画卷和城市休闲的中央客厅,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丰富“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城市品牌内涵。
如今,这条千年古河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岸边的芦苇花在风中摇曳,绿树环绕,禽鸟翔集,滨河大道如玉带、似长龙,镶嵌河岸,蜿蜒起伏;笔直的白杨仿佛士兵迎面招手,高大华美的中华灯为滨河大道增添了几分庄严;造型自由、轻巧的张拉帆仿佛湖上的白帆映入眼帘,金色的银杏叶风中摇曳,为如画的滨河大道增添了一抹流动的浪漫;莲湖水利风景区里碧绿的荷叶层层起伏,铺满了湖面,在田田的荷叶间,朵朵荷花亭亭玉立,格外赏心悦目;莘县徒骇河公园依河而建,穿城而过,城、河、园浑然一体,与燕塔遥相呼应,形成碧波荡漾、绿树繁花、亭台楼阁、鸟语花香、游人如织的亮丽景观……
岁月的长河川流不息,时间的如椽之笔划出历史的刻度、写下时代的咏叹。风景,在游客眼里;味道,在游客记忆里;文化和精神,会一直留在游客的心里。随着成为国家和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叠加区,聊城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徒骇河也正随着新的发展机遇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沿着徒骇河一路走来,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