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链长制”助推冠县民营经济新突破
本报讯 (记者 鞠圣娇) “我们按照‘链长抓谋划、链主抓引领,链办抓统筹、部门抓落实’的思路,推进链长制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6月8日,冠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李付涛向记者介绍该县如何利用“链长制”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定位提标,构建民营经济发展“硬保障”。搭建“铁三角”机制架构,梳理出7大重点产业链,配套成立8个要素保障工作专班、7个综合服务保障组。筑牢“金字塔”组织体系,县委书记、县长担任总链长,全体县级领导干部担任产业链链长和工作专班班长,设立链长制综合服务保障办公室,7名县委常委分别担任专组组长。健全“全方位”制度框架,研究制定《冠县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任务。
创新提升,注入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抓科学规划,推动“一链一专家团队”建设,谋划“1张图谱+N张清单”的实施路径和具体抓手,成功举办一系列行业大会,为民营企业搭台,助其创新发展。抓龙头培育,建立“链长+链主”双链互促“七个支持”体系,支持“链主”联合中小民营企业开展协同攻关。抓育苗扶壮,实行“存量+质量”双线作战“梯度培育”行动,壮大优质企业队伍。抓集群培育,强化“技术—产品—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培育路径,推动全县大中小企业融合融通发展。抓数字赋能,建成全市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鼓励企业对接优势工业互联网生态平台。引导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实施“智改数转”,打造智能工厂、数字车间。
服务提速,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抓要素保障,加大土地、资金、能耗、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统筹力度,闭环式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抓营商环境,落实16条激励措施,打造“营商之冠、安商之县”;创新制定“冠县通”政策,新上项目审批时限缩短130天。抓助企服务,打造“惠冠企 汇资源 慧服务”助企服务品牌,为46家“远航”企业一对一配备服务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