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幸福“议”出来
■ 本报记者 王文轩
平整的青砖路面,富有韵味的仿古路灯和老建筑……6月12日,改造之后的米市街让远道而来的安徽游客左先生不禁感叹:“这条老街既传统又新潮,真的很有‘味道’。”
对于生活在米市街的居民来说,这句赞美来之不易。原来的米市街是一条石板路,路灯少、环境差,居民怨声载道。那时候,来米市街的人都会说:“老街就是不行,环境太差!”随着我市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米市街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老街区的保护修缮与配套设施提升、业态植入等密切相关。在改造过程中,东昌府区古楼街道铁塔社区遵循“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理念,推出“社区事、居民议”的治理新模式,变社区单方听群众“倒苦水”为双方合作“谋幸福”,为妥善处理老街区历史风貌留存与提升街区品质打下了坚实基础。
“只有全民共建,才能全民共享。在老街区改造过程中,每一位居住在这条街上的居民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铁塔社区党委书记陈景伟说,为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铁塔社区创新设置了“百姓议事厅”。针对米市街、大理寺街、羊史君街、双街的危房修缮工作,社区先后在“百姓议事厅”组织召开了12次居民议事会,并邀请中规院专业设计团队、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和施工方江泰集团共同商讨修缮方案,在修缮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的生活难题。同时,尽量保留历史建筑风貌,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我已经在米市街住了十几年了,以前的环境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我家周边有几处餐馆,一到夏天,泔水、垃圾遍地,本来我已经做好了搬走的准备,后来我在‘百姓议事厅’参加议事活动,发现可以现场听取社区关于整治进度的反馈,这让我对周边环境的改善充满了信心。”居民马先生对记者说,“百姓议事厅”作为改造过程中搭建的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平台,体现了社区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态度。
“居民有困难来这里反映,有矛盾在这里调解,有建议在这里提出。”陈景伟说,截至目前,米市街“百姓议事厅”已组织议事活动25次,参与群众310人,征询意见2000余份,有效解决了街区房屋修缮、市政建设、整治私拉电线等一批群众关心的问题。
“刚接任铁塔社区党委书记时,我隔三差五就会接到群众的投诉。”陈景伟对记者说,“现在,米市街旧貌换新颜,人气越来越旺。”
走在米市街平整的青砖路面上,街道两旁树木葱茏,花朵娇艳,树下纳凉闲聊的老人脸上漾着笑意。如今,这条古老的街区早已褪去曾经的沧桑模样,焕发新的生机。“老街区的改变,我们是最大的获益者。”米市街居民付昌岭表示,希望社区能充分发挥“百姓议事厅”的作用,把老街区存在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让老街区的居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