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群众跑”为“数据跑”
我市加快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
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以前,大部分业务都需要企业群众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现在用爱山东App扫码调用电子身份证和电子营业执照,通过受理窗口的扫码设备和受理系统自动对接,就能完成业务办理。再比如,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时需要提交工作人员的纸质健康证明,我们和卫健部门、体检部门对接,通过部门核验,形成证明核查表,实现‘免提交’。目前,通过自助办理机可以实现自助出证,构建了零材料、零跑腿、自助办的无证明办理场景,群众不需要提供任何材料,即可完成全程电子化无感智能审批。”6月13日,在冠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听着大厅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看到办事群众正拿着刚刚从多功能拓展柜打印出来的卫生许可证端详,这也是冠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的一个生动注脚。
冠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高度重视“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持续做好电子证照制发、证明事项梳理、证照免提交、数据资源共享、无感审批等大数据领域工作,积极探索“无证办”“主动办”等应用场景,最大限度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同时,进一步深化“电子化审批”改革,加快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进程,真正让“群众跑”变成“数据跑”,推动实现“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的转变。
建设“无证明城市”的根本在于惠企利民,也是衡量一个城市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体现。今年,我市高标准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在强化顶层设计、业务流程再造、数据互认共享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真正实现“数据跑”代替“群众跑”。
数据赋能是“无证明城市”建设的关键。我市创新提出还数于民、自主授权的数据共享开放理念,基于区块链防篡改、防抵赖、隐私保护、可追溯等特点,搭建政务区块链平台“水城链”。依托“水城链”打造“数字钱包”,存储个人和企业专属的数据资产,推动政务数据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安全共享,形成“政府数据上链+个人链上授权+社会链上使用+全程追溯监管”的数据可信共享开放新模式,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数字钱包”共上链资产31类,其中个人资产28类,企业资产3类,发行资产数7808,授权使用资产数3085,支持汽车站购票、公积金业务办理等多项场景的应用。
我市还依托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汇聚社保、工商、公积金等政务数据共计30亿条,建设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6类基础库和42类主题库、专题库,与省级、县级数据平台级联对接,打通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等17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在采伐林木许可、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等事项中实现“无证明”办理。截至目前,全市共调用电子证照证明52万次,居住证、身份证、户口本等321类证照证明实现“免提交”,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服务事项实现“无证明”办理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