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细节彰显大文明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我们小区前面是共享单车的停车点,以前很多共享单车横七竖八停在路边,有时候占压停车位和盲道,出行很不方便。现在规范了停车点,共享单车摆放整齐,不仅方便市民使用,还不耽误我们的出行,心情舒畅多了!”6月13日一早,家住市区泉润·书香苑小区的赵明诚看着路边摆放整齐的共享单车笑着说。
共享单车的普及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随之而来的车辆乱停乱放、运营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和道路交通安全。近日,细心的市民发现,一些影响交通秩序、存在安全隐患的停车点位被撤销了,在聊城大学等周边显著位置多了几处共享单车停放点位,市民停车更加方便、更加规范。
据了解,为了让共享单车设置更合理、更便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统筹城区四支城管执法队伍,依托市区办事处“三级联动”,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及时关注群众的诉求,多次开展现场调研。针对设置不合理的点位,坚持“两撤销、两清理”,即坚决撤销个别路段可有可无的点位,坚决撤销未经批准而擅自设置的点位;快速清理整改投放过量、混乱不堪的点位,有效“消肿”和“减量”。与此同时,督促运营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所有投放车辆进行技术更新升级,确保电子围栏区域与施划停车点位高度吻合,及时发现清理不按指定区域停放的车辆。
充分依托“五横六纵”骨干水系,按照“以河代库、以堤代路、沿岸绿化、蓄水造景”的思路,沿岸植树造绿、沿河道路建设、公园绿地建设,打造处处见水、城水相融的城市形象,为城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加快推进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切实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解决了影响群众出行的痛点和难点;实施“洗城行动”,提升聊城市区主次干道深度保洁率;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区域建设“口袋公园”,城市环境日益改善,既有了颜值还有了温度;持续开展补绿治裸行动,丰富了城市植被,城市更有品质和气质……一项项民生工程,最终的目的,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一幅河湖秀美、宜居宜业的文明城市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