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聊城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研究

■ 郑民德

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国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系列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聊城作为运河名城,有丰富的运河文化底蕴,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条件得天独厚。

根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要求,聊城市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要点是“两园两带”。“两园两带”要展现聊城悠久的运河文化底蕴,挖掘其深厚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呈现聊城运河独具特色的河政文化、水工文化、税收文化、漕运文化、非遗文化。

聊城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成绩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重视运河资料的挖掘、整理与应用,强化运河文化服务社会现实的功能。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先后出版了《中国大运河历史文献集成》《中国运河文献书目提要》《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志》等,并承接山东省发改委横向课题《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研究》,与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合作一系列横向课题。二是在文旅融合与产品开发上,聊城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通过召开文旅大会、学术论坛,短视频制作,广告宣传等方式推介聊城,不断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的实施与落地。

聊城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绩突出,但仍面临一系列问题。首先,聊城运河文化底蕴深厚,但挖掘力度不够,文化资源集聚性较差。要解决这些问题,除成立统一的运河文化管理机构,鼓励对聊城运河文献的整理、研究与出版外,同时还要丰富运河文化的展示手段,增加运河文化的趣味性、生动性。其次,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宣传、文旅、国土、环保、交通、水利、发改、财政等诸多部门,各部门分头管理,很多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要改变这一局面,除设立联席会议制度,从不同部门选派骨干人员参与公园建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外,还要成立专门的聊城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配备专业人员,建立起畅通、有效的合作机制,真正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最后,聊城市大运河文旅融合虽然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仍存在融合度不高、助推产业能力较弱等问题。要强化文旅融合,必须要深入挖掘文旅产品深厚的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形成特色产品与主打品牌,加强优质产品开发,建立科学、完整的文旅产品宣传与销售路线。

总之,聊城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定要突出优势、体现特色、展现亮点,加强运河文化与旅游发展、乡村振兴、产业转型之间的联系,使大运河成为文旅发展的金名片,使大运河聊城段成为魅力之河、智慧之河、文化之河。

【作者系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运河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本文系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项目“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发展研究”(2021RW011) 阶段性成果】

2023-06-15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3029.html 1 聊城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