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救助 让爱回家
——我市扎实开展受助人员返乡关爱帮扶活动
■ 本报记者 苑莘
6月11日,阳光明媚,小麦丰收,冠县柳林镇三合庄村的路家人正期盼着联合收割机的到来。与往年不同,今年路家人没有了后顾之忧——因精神残疾经常外出流浪的路柳(化名)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不必再专门留人照看。
路柳是一位屡送屡返、重复救助的残障人士。在低保政策的保障下,路柳虽然吃穿住都没有问题,但精神状态不稳定,必须有人贴身看护,否则很容易外出走失,造成再次流浪。5月29日,市救助服务中心发现再次走失的路柳,将其送回家中。随后,将符合条件的路柳纳入关爱帮扶人范围内。冠县民政局副局长李书强到路柳家中走访,了解到路柳的特殊情况,当即与市第四人民医院联系,将其送入医院治疗。
一次家访,让路柳的家人不必再为他提心吊胆。这得益于市救助服务中心开展的以党建为引领的受助人员返乡关爱帮扶活动。
这次活动的开展是该中心走访调研的成果。该中心聚焦救助服务质效提升,救助管理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救助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然而,通过对救助对象进行深层分析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屡送屡返、重复救助问题依然突出,多地普遍存在轻源头、重街头,治标不治本的现象。这些现象浪费社会救助资源,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成本,严重影响社会治理成效。为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该中心启动了关爱帮扶活动,切实维护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实现救助管理服务水平的改善和提升。
活动的服务对象是受重病、残疾、贫困、监护和扶养(抚养、赡养)缺失等因素影响而导致流浪的特殊困难群体,这一群体在接受救助机构送返乡服务后,仍然有再次外出流浪的可能。为了能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受助人员的生活环境,活动采用入户走访的形式展开。走访内容按照中心起草的《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关爱帮扶服务规范》要求严格进行。工作人员按要求填写回访登记表,对走访的困难群众情况进行登记与评估,并根据回访情况,对返乡人员生活困难未解决、帮扶政策未落实的,及时反馈给当地民政部门,由当地民政部门将情况通报至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为保障活动的成效,该中心做了一系列前期工作:对救助返乡的特殊困难人员建立了信息台账,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困难情况等;业务部负责人对走访工作人员进行了服务规范的宣传培训,以便工作人员更好理解和掌握规范内容,并能够按照规范要求提供返乡关爱帮扶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同时,中心为被访困难群众准备了油、面、衣服等生活物资,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受助对象。
活动中,该中心工作人员联合县(市、区)民政相关部门负责人、当地乡镇民政所负责人、村干部一同来到困难群众家里,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个人卫生、饮食起居、行为表现、经济来源、邻里关系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方式,全方位了解他们的真实处境及面临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