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 不再惧“帕”

本报讯 (张琪) 手抖、行动迟缓、表情呆滞……一提起帕金森病,很多人会想到这些症状。6月20日,阳谷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李凤君表示,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通过科学认识、规范治疗来控制病情,无须惧“帕”。

2年前,65岁的陈杰(化名)感到肢体动作不灵活、颈部肌肉僵硬。“我以为是累的,心想休息几天就能好转。”陈杰说,休息了一段时间后,身体情况并没有改善。一开始是左手、左脚,后来整个左边身体都不太灵活,并且容易焦虑,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火。此外,陈杰的家人还发现,他经常板着脸、面无表情。

看到陈杰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家人赶忙带他到阳谷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李凤君发现陈杰的肌张力增高,走路时上臂无摆动、步态慌张。经过详细评估,陈杰被确诊为帕金森病。李凤君建议他住院治疗并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

李凤君每天都会到陈杰的病房,一边为其检查身体,一边和他拉家常,并鼓励他要积极面对病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陈杰的症状得到了改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年龄多为55岁以上。”李凤君介绍,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不仅是手抖这么简单,还有很多其他症状,比如姿势步态障碍、行动迟缓、肌强直、表情呆滞等。除此之外,帕金森病患者还可能伴有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焦虑、多汗等非运动症状。

“有些人非常害怕听到‘帕金森’这三个字,其实,很多害怕是源于对疾病的不了解,还有一些患者具有病耻感,从而抵触治疗。”李凤君直言,帕金森病并不可怕,关键就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是在个体化的基础上联合神经内科、康复学科、营养学科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另外,帕金森病患者要严格遵守医嘱,规范用药,不要擅自增加或减少药量。

李凤君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家人要多留意帕金森病患者的情绪变化,让他们保持放松乐观的心情、充足的睡眠,另外,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一些爱好,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交活动等。通过科学认识、积极治疗可以有效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大部分患者可以长时间保持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较高的生活质量。

2023-06-2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3427.html 1 科学认识 不再惧“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