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阿县人大调研推动新村融合发展
本报讯 (通讯员 付茂宁) “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通过‘赋权助能’,将适合新村承接的事权应放尽放,实现群众就近享受便民服务。”6月26日,东阿县新城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宋来峰介绍,目前,全县新村事权正逐步下放,人员实现下沉服务,尤其是将村级公章全部纳入新村党委管理,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2021年5月10日,东阿县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510个行政村精简为81个行政新村(社区)。但是,新村(社区)的运行让基层党员干部无从下手,长时间停留在形合神未合、形合心未合的状态。如何促进新村融合发展,成为摆在东阿党员干部面前的头等大事。
东阿县人大常委会严格落实市委“三提三敢”和县委“六比六拼”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对全县新村融合发展开展调查研究,发掘典型经验,查找问题不足,提出意见建议,积极为全县新村融合发展建言献策、贡献人大智慧。
5月起,“形神兼备”工作法在东阿全县推广运用,有力推动了新村的融合发展。一是科学设置新村职能窗口,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细化责任,明确分工,坚持党员干部轮流带班坐班制,开展“家门口”便民服务,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推动新村在“形”上融合。二是坚持每周例会同召开、组织生活同开展、重大事项同研究“三同”制度,以“服务”为突破口,开展新村干部“上门亮身份”活动,让干部在学中干、干中练,稳步提升新村班子向心力,推动新村在“神”上同步。三是坚持党建统领,完善新村组织章程,厘清新村职责边界,健全民主协商制度,完善村规民约修订,发挥治村能人作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乡村有效治理新格局,推动新村村民从“心”里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