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老屋中梁上的十个字

■ 汪树明

“福禄寿喜财,感谢共产党!”

这十个字写在菱形红纸上,贴在了老屋的中梁。还没上学的我,就认识了那十个字。

长大了,从母亲那儿得知这十个字的来历。

母亲生于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她经历过兵荒马乱的岁月,目睹过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国民党“常备队”的无恶不作。18岁那年,她欢天喜地嫁到响水小城后,原以为能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没想到当年就遇上日军侵犯响水口。家里的生意做不成,全家生活没了着落,母亲只得回到娘家拾荒度日。直到1943年11月7日响水口解放了,母亲才结束“跑反”日子。

1957年,政府疏散响水口人口,我们全家随父亲到毕圩落户。第一次盖房,母亲为拿不出米面招待帮工发愁,是高级社的老社长带着乡亲们起早摸黑,饿着肚子为我家脱土坯、打泥墙。老社长是一名共产党员,年轻时当过兵,打过仗。房子上梁时,父亲请人写下“福禄寿喜财”贴在中梁上,母亲又让人写上“感谢共产党”五个字。她把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对老社长和庄邻的感恩之心贴在了梁上,也刻在了心上。

在我印象中,家里遇上大事,必定要请大舅来拍板。只要大舅来我家,母亲就会做出一桌好菜。我们不解,会问母亲:“为什么大舅来了,我们才能吃上好的啊?”“你大舅能干啊,是党员。”母亲一脸的自豪。

母亲最大的心愿是儿子娶上媳妇,女儿嫁了人,都能过上平安幸福的日子。她对我这个唯一吃“公家饭”的小儿子,还多了一份期盼,就是希望我能像大舅那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带着母亲的期盼,我工作第一年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5年后,我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5年中,我做过记者,当过工人,踏过三轮车,在菜场卖过菜,到工地打过工。无论遭遇到什么不公,生活多么艰难,我始终没有动摇过入党的信念,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初心。我知道,我之所以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入党组织,除了回应母亲的期盼,在潜意识里,我始终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值得信仰、值得追求的政党。

记得1995年,我从盐化工总厂筹建指挥部下岗,全家在县城租房住,两个孩子还小,生活的重担逼着我“走出去”谋生。只会“码字”的我,在街头卖菜不会吆喝,只好躲在妻子后面打下手,剥剥毛豆、择择菜。母亲既心疼我,又为我惋惜着急,可她想不出更好的话来劝慰我,对我说的最多的是“好日子就在后面,共产党不会亏待我们的”。

正如母亲所说。在党的带领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我凭着写作的特长,走进了县级机关单位,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两个女儿也相继完成了学业、成了家,有了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更为可喜的是,我们结束了12年的租房生活,住进了老城区小瓦房,后来又遇上棚户区改造,全家住进了新楼房。

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有十多年了,老家的屋子拆除了,土地也流转了,全家人安逸地生活在小县城里。想到老屋中梁上的那十个字,想到全家生活几十年来的变迁和如今的幸福日子,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2023-07-0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4218.html 1 老屋中梁上的十个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