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党建 抓产业 美乡村
——李海务街道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见闻
■ 刘德策
“我和爱人都在厂里上班,每月大约有1万元收入。在家门口上班,能照看孩子和老人,也不耽误农活,我很满足。”7月3日,在度假区李海务街道河洼村的聊城市鑫事通机械有限公司门外,工人孟庆宇满脸笑容地说。
近年来,李海务街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涌现出了河洼村等以自身实践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优秀典型。
河洼村因地制宜,不断培植壮大优势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我以前在国营机械厂上班,企业改革后,又在朋友的机械厂打工,多年从事这个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2006年,在度假区管委会、李海务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我注册成立了聊城市鑫事通机械有限公司。”河洼村党支部书记安长玉侃侃而谈。
作为一名“老机械人”,对于公司主打产品、安全生产、产品销路,安长玉有着清晰的规划。目前,公司已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额400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工业加工企业已达6家,年总产值达1.1亿元,有力促进了全村劳动力就业及村民经济收入的提高。“村里有产业,年轻人就有了打拼的奔头,把年轻人留下来,乡村振兴才有希望。”安长玉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度假区始终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当成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河洼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选好用好领头雁,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1年村“两委”换届后,河洼村党支部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整理窑坑窑厂等村集体闲散土地80余亩。通过招商引资与科信冷链物流公司合作,采用入股的方式,参与建设冷链物流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
该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税收1000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带动村民通过种植、养殖人均增收1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00万元。“现在,我们主要从事冷链运输,第二期厂房正在建设中,今后,原材料生产、加工等业务都会涉及。”科信冷链物流公司总经理杨敦法说。
走进河洼村,街道两旁的墙壁上宣传着党的好政策、彰显着群众的好生活。河洼村作为2021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被重点打造,如今,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村民生活好了,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河洼村夯实阵地、强化队伍,积极推进村级文明实践站标准化建设,组建志愿者支队,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建广场舞表演队、锣鼓表演队等文艺表演队伍,多次参加市、区比赛并获奖,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