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人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聚焦高温下的街头“小哥”
■ 本报记者 苑莘
“现在的天气很热,我们偶尔在骑士驿站里避暑,感觉到了这个城市的包容。”7月4日下午,刚刚忙碌完的美团外卖小哥刘强,在东昌府区新区街道王卷帽社区的“骑士驿站”里临时休息一下。
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日晒雨淋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今,我市在社区建设了多处类似“骑士驿站”的场所,让“小哥”对水城有了新的感受。
刘强避暑的这个“驿站”已经建成一年多时间。东昌府区新区街道根据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新业态群体打造了数个“骑士驿站”。驿站向“小哥”提供免费茶水、餐食加热、避暑躲雨、书籍阅读等服务,实现“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现在我们有地方坐着吃饭,有微波炉可以热饭,还有地方休息。”刘强说,新区街道组织社区网格员与他们结成对子,广泛收集在就业、幼儿托育、日常生活方面的诉求,解决了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无休息场所等问题。
今年,闫寺街道党工委也设立了6个“关‘新’驿站”。驿站内部配备手机充电线、微波炉、小食品等共享物资,还可提供免费饮水、休息娱乐、图书阅读、雨具药品等一站式服务,开设以来,已帮助快递员、外卖送餐员协调解决60余条问题。
近年来,我市依托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设施,设立了不少暖心驿站,为“小哥”们提供休息、取水、热餐、充电等服务。同时,在党建引领下,社区通过链接各类资源,为骑手提供生活、工作方面的各类服务,让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家”的温暖。
有了获得感,“小哥”对水城的归属感显著提升。他们化身“群众满意度宣传员”,将各类惠民政策、环境保护知识等随餐、随件附送,使社区各项重点工作宣传进一步覆盖。如今,这些外卖送餐员、快递员还会走街串巷、进楼入户,将社情民意收集起来,集中反馈到社区,成为基层治理的积极分子。
此外,我市还聘请外卖员、快递员担任“流动网格员”,引导他们发挥突发异常情况预警应对、突发事件直报、社情民意传递等“移动探头”作用,推动新业态群体有效融入城市基层治理格局。以新区街道中巨社区为例,社区网格员建立了新业态“随手拍”微信联络群,外卖员、快递员等新业态群体在辖区走街串巷的时候,发现井盖凸起、居民纠纷、消防通道乱停车等安全隐患可以直接上传微信联络群。网格员群内收到消息,第一时间前往,排查问题详情,及时解决问题,未能立马解决的问题上报社区领导或协调其他部门协助解决。
“除了日常工作服务群众,我们还能参与到这座城市的治理当中,大家对这座城市很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外卖送餐员张宝瑞说,2022年,他和东昌府区的20多位“小哥”一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编后
快递小哥联通了整个城市的物流体系,温暖了城市、方便了市民。这个奔跑的群体,在一条条马路,一个个站点、社区,扛起了重任,是城市必不可缺的毛细血管。他们为这座城市挥洒着汗水,这座城市也回报以温暖与谢意。设驿站、送保险、建立快递小哥权益保障机构,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暖心的政策,让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写在他们脸上。小哥安好,彰显的是一座城市的情怀,凸显的是一座城市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