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好普查“试验田”
——我市“五经普”试点工作见闻
■ 本报记者 苑莘
“最近很忙,企业的资产负债、利润、应付职工薪酬、税收等数据都要收集,这段时间已经统计了79家规上企业。”7月4日,东昌府区嘉明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任家川的手机因通话时间长,已经热得发烫。
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一个表格接着一个表格……任家川这种工作状态已经持续一段时间。“我们按照市、区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省级综合试点的工作要求,围绕普查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对园区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实地‘地毯式’清查。”任家川说,东昌府区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省级综合试点。作为东昌府区的重要工业园区,嘉明经济开发区将以最鲜明的态度、最坚定的决心、最有力的措施,耕好普查“试验田”,积累普查工作经验,提升普查数据处理效能。
除了工业园区,东昌府区各社区也积极行动起来。6月初,闫寺街道前田社区、苏南社区就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及网格员开展了“五经普”工作动员部署。经济普查代表员张慧静、张志刚就普查内容和要求进行逐一讲解、培训。近期,东昌府区各社区广泛开展经济普查宣传,社区微信公众号、业主管家群内相关内容陆续被转发,群众参与、支持经济普查的意识明显增强。该区的社区网格员已经开始进行单位名录库统计调查,认真摸排本辖区内法人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基本情况,建立台账,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五经普”工作要求。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安排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作为试点,东昌府区责任意识很强,他们组织对普查工作进行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实战演练,早一步发现问题、快一步找到对策,切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务实管用的经验。“希望我们能够借助试点工作,更好地摸清家底,推动嘉明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任家川说,他们将扎实做好清查摸底工作,扎实做好数据登记,在提高清查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面。
数据是直接且宝贵的经济资源。经济普查每五年开展一次,是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的一次全面调查。普查对摸清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次试点工作中,东昌府区建立了“两员”选训和业务指导机制,在人员调配和机制建立两个方面下足功夫,以提升基层普查“两员”的业务技能。建立调度督导机制,全面把控经济普查各环节的时间节点,打好提前量,做好进度图。并依托网格员建立常态化数据登记机制,以高质高效完成“五经普”和省级综合试点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抓住普查工作的重点,找出痛点,打通堵点,为正式普查的顺利实施开好局、探好路。对普查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积极寻求破解办法,秉持求真务实作风,严守统计法律法规,全力以赴为全市和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统计数据支撑。”虽然辛苦,但任家川和他的同事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