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防汛莫存惯性思维和侥幸心理

■ 赵宗锋

当前,我市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防汛备汛任务艰巨。特别是处于防汛体系最末梢的广大乡村,是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受技术、资金等因素影响,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造之初工程标准不高,导致现在保障能力下降。比如,有些桥梁出现一定程度的路面老化、开裂,存在安全隐患;个别村庄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水倒灌时有发生。同时,我市有不少易涝农田,且部分存在断头沟、竹节沟、卡口桥等排涝“堵点”。这些情况有没有拉出清单进行重点关注,基层包保责任是否已经层层落实,乡村防汛救援队伍是否健全有力,群众对于汛期安全转移常识是否熟悉等等,都直接影响安全度汛工作。

汛期已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乡村防汛工作中,就是要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预警信息发布、接收、传播,全力做好极端天气下的通信、通行能力保障。尤其是对易涝村庄,包乡包村干部要提前下沉一线做好督导协调工作。要尽快完成各类竹节沟、断头沟的修整、疏浚、清理,做好排水泵等设施设备检修储备,增强农田抗灾能力,并密切关注汛期农田积水情况,及时组织涝水外排。新建的高标准农田,要在保证灌溉需求的同时,加大排涝设施建设力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存在惯性思维和侥幸心理。长期以来,我市气候“十年九旱”,农民群众普遍存在“惜地种粮”“重灌轻排”思想,排水沟经常被堵塞填平。而以往多次出现的田间积水问题,也对粮食安全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早抓细抓实各项防御措施,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确保“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坚决守住洪涝灾害防范底线,坚决打赢乡村防汛这场硬仗。

2023-07-1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4469.html 1 乡村防汛莫存惯性思维和侥幸心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