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7月10日,记者从茌平区洪官屯镇了解到,该镇把本乡镇戏曲爱好者、歌曲表演者等文艺人才和15支舞蹈表演、锣鼓表演队伍整合在一起,成立了茌平区第一个同时拥有营业性演出执照和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乡镇文艺表演团体。常年在周边乡村开展歌唱、舞蹈、豫剧、哑剧等艺术表演,参加“黄河大集”“村晚”等主题文艺演出,打造出“一支团队送全镇”的公益品牌。
在洪官屯镇,摆渡口秧歌已有400余年历史,曲调博采众长又独树一帜,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深入传承,洪官屯镇成立摆渡口平调秧歌非遗志愿者服务队,吸纳全镇40余名青年爱好者加入,服务队定期开展业余演员培训、进校园演出等活动,宣传摆渡口秧歌文化。开展摆渡口平调秧歌“到人民中去”惠民项目,2023年受邀到其他县市区和乡镇演出30余场,全年预计开展公益演出150余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东昌府区张炉集镇因村制宜、因人制宜,设置“人气家庭”“书香家庭”“才艺家庭”等各类家庭站,每到闲暇时候,广场舞队员都会聚集在家庭站一起舞蹈。除了广场舞,家庭站里还会组织开展剪纸、读书等文化活动,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做好乡村文化振兴,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我市不断壮大基层公共文化专职管理员队伍,目前配备基层文化管理员8397名,其中专职管理员3848名、兼职管理员3058名、公益岗2038名。创建“百灵鸟”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招募志愿服务团队61个、志愿者2448人,累计组织开展送演出、送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提升文化馆(站)长、村级文化管理员、志愿者专业水平。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活动,为全市11所市级蓓蕾工作站、中小学校开展京剧、豫剧、两夹弦、剪纸等传统文化艺术培训,惠及学生近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