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

——记“大美聊城·环保卫士”张锋

■ 张颖

“干部嘛,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这是聊城市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局长张锋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业20年来,张锋始终坚持扎根基层,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投身环保事业,自觉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担当诠释对环保事业的热爱,用实干彰显生态环保铁军的忠诚,把青春和热血无私奉献给钟爱的环保事业,成为了“坚守环保战线二十年的追梦人”。

迎难而上,争当“环保急先锋”

如果说“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是对基层工作的形象比喻,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的人。“线”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政策能否落地生根、部署能否开花结果。

2020年,张锋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成为了一名基层环保局长。面对基层环保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张锋说:“分局局长是基层工作的指挥员,更是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的战斗员。既要熟知环保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行业特点,要懂技术,更要善协调,方能适应和担负起纷繁复杂的基层环保工作重任。”

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多年来,张锋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心扑在工作上。上任基层环保局长之初,第一时间按程序报请开发区党工委成立了生态环境分局党支部,后成立了支部委员会,组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全部集中决策,分局领导班子合心合力合拍,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并以“工作作风专项提升”为契机,聚焦“三提三敢”工作要求,凝练形成个人“十做十不做”,持续改进作风、提升工作质效。

统筹谋划,做好“环境守护员”

专职网格员是环境保护的千里眼、顺风耳,是基层一线环保的“最后一公里”。面对开发区监管任务繁重、执法人员缺乏的局面,张锋统筹谋划、主动作为,着力推行网格化监管,按所辖社区对网格员进行划分,对重点企业实行网格化分包,以“信息平台技防”和“网格化人防”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网格员“哨兵”的作用,打通环境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组建无人机飞行中队,运用新型无人机弥补人工巡查盲区,为一线执法人员配备了3台装备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对操作人员进行了培训,4人考取了操作合格证,并由专业公司提供后台支撑,利用无人机覆盖范围广、数据实时传输等特点,精准拍摄、取证,有效弥补了人工巡查的盲区。

建设高空瞭望系统,通过高空瞭望系统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监管。将辖区内铁塔制高点作为摄像机监控点位,安装了12个高清可见光摄像头、9个热成像摄像头,自动识别工业热气体排放、扬尘污染、季节性秸秆焚烧等污染行为,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的巡查监控。

通过以无人机、高空瞭望、在线监测、电量监控等为依托的科技监管手段,持续强化“非现场执法”,着力破解了执法力量不足问题,有效降低了执法检查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提升了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探索求变,勇做“创新开拓者”

何以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张锋给出的答案是:唯有不断探索求变!

成为分局局长后,张锋主动探索构建服务型治污新模式,指导、帮助聊城市“环境医院”建设,成功入选为山东省首批“环境医院”试点。一年来,聊城市“环境医院”通过“线上+线下”把脉问诊,为工业企业开出了一张张治污“药方”,着力解决了一批企业身边的环境问题,企业满意度达93.5%,其资源化综合利用典型经验做法被《中国环境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刊发推广。同时,创新打造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高效整合全区在线监测、电量监控、餐饮油烟、扬尘监测等平台信息资源,强化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壁垒,建立起生态环境多领域一体化监管新格局。

“作为基层环保人员,必须做到‘脚勤、脑勤、嘴勤’,用真心、细心重视生态污染情况。”张锋表示,基层环保人员经常要去最脏最苦最危险的地方,要凝聚起“头雁”精神,就必须身先士卒,带领大家不断开拓进取,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从初出社会的青年到成熟稳重的中年,张锋用担当诠释了使命、用责任实现了价值、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环保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他带领下,开发区分局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有效打击、整治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辖区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开发区PM_2.5年均浓度同比改善了6.7%,优良天数比例70.7%,同比增加17天,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2天;徒骇河、小湄河、四新河、周公河等4条主要河流水质均达到了地表水五类水标准;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继续保持100%,全年未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2023-07-13 ——记“大美聊城·环保卫士”张锋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4854.html 1 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