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斜杠”农民进阶记

■ 本报记者 苑莘

7月10日,莘县徐庄镇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徐胜平正在精心伺候着棚里的作物。日照强度,空气的温度、湿度,土壤的墒情……这些都是他关心的内容。

徐胜平拥有多重身份:他是农民,租种着徐庄镇蔬菜种植基地的几座大棚,每年靠种植羊肚菌收入几十万元;他是农业技术研究员,担任着莘县鲁西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所副所长的职务,熟练掌握多种食用菌的种植技术,被评为全市优秀科技特派员和农民农艺师;他是农业技术推广员,曾把姬松茸、黑木耳、杏鲍菇、草菇、鸡腿菇、茶树菇、羊肚菌等引入莘县并发展壮大;他还是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作为东方森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将多个菌种的推广、种植、销售连成了完整产业链。

人们通常把像徐胜平这样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过着多元生活的农民称为“斜杠”农民。而徐胜平的“斜杠”生活则与莘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直接相关。“作为其中一分子,我有幸目睹和参与了莘县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徐胜平说。

事情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说起,当时,莘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如火如荼,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铺开。反季节蔬菜种植在丰富了城市居民餐桌的同时,也让当地农户走上致富路。

1988年,高中毕业的徐胜平正赶上了这一波浪潮,爱学习、肯钻研的他决定参与其中。通过学习,徐胜平很快就掌握了食用菌的种植技术。1995年他在徐庄乡(现徐庄镇)负责全乡双孢菇技术指导,1996年应聘到岩集乡(已撤销,划入王奉镇)任双孢菇栽培技术总顾问,实现了该乡双孢菇栽培的“开门红”。1997年,在担任莘县食用菌科技开发中心副经理时,他主持并完成了菌种规模化生产,双孢菇层架式栽培及二次发酵,双孢菇专用肥,蘑菇生长健壮素,混合覆土材料,菌菜、菌菌轮作等方面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此后,徐胜平又陆续完成了姬松茸、黑木耳、杏鲍菇、草菇、鸡腿菇、茶树菇等新品种的引进、试种和基地栽培技术指导。他主编的《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资料》,形成了完整的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方案。

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徐胜平经常会登上电视荧幕。在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他每年要在电视上开展食用菌技术讲座6期以上。聊城市劳动模范、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县科技先进工作者、莘县科技拔尖人才……徐胜平收获的荣誉数不胜数。

作为一名农民,徐胜平非常了解种植户的所思所想。近几年,徐胜平把工作的重点从教给农民怎么种,改为带着农民一起种。“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单纯的技术推广问题不大,需要快速扩大产业规模来解决农户购买菌种、产品销售上的不便。”2021年,解决了羊肚菌稳产丰产难题的徐胜平开始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带动100多位农户种植羊肚菌。

“莘县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我们将努力发展起珍稀食用菌产业,丰富群众的餐桌,让更多农民兄弟发家致富。”徐胜平说,待到羊肚菌产业发展成熟,他将继续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发展新的珍稀菌类种植产业。

2023-07-1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4855.html 1 “斜杠”农民进阶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