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孔藕,鲜活在春节里的浓烈年味
■ 文 于新贵 图 朱玉东
一进腊月门,孙超就开始四处招揽熟练的挖藕人,他有近百亩藕池,需要在二十天内把藏在污泥中的十孔藕挖出来。
十孔藕是博平人的必备年货。没有十孔藕的春节寡淡无味,这是博平人对春节的理解和诠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十孔藕凭借洁白如玉的肌肤,鲜脆香醇的品性,曾是帝王餐桌上的常客,如今成为百姓舌尖上难以割舍的春节美味。
从春天露出尖尖角的羞涩和小拳头举起的兴奋,到夏天的荷叶田田和十万藕花的铺张,再到藕花落尽,残荷萧瑟,乃至鹅毛大雪纷飞,这一方藕池静待腊月的襟怀敞开。
十孔藕用了一年四季的气力,满怀深情地在春节前夕,从容走上集市,在浓烈的年味中,被钟情于它的食客们拎进家门,成为春节最有年味的美食。
千年的“老坑”
十孔藕身上散发出的年味浓郁而热烈,它每次都会赶在春节前夕到来。
博平人对十孔藕情有独钟,而他们最钟情的就是出自南莲池的十孔藕。
南莲池有十几亩的“老坑”,这里的十孔藕洁白如玉,鲜脆香醇,在博平人的心里,它是天底下最好的莲藕。
有史料记载,博平镇春秋时为齐国博陵邑,汉设博平县。南莲池系宋景祐年间博平县城筑墙取土所成,因此,“老坑”有千年的历史。
不知何年何月,这里已经是藕花十万,荷叶田田。当地人已经习惯了南莲池年年馈赠给他们的年货。“十孔藕通透像和田玉,吃起来鲜脆里带着香甜味儿,爽口无渣。”孙超几年前承包了南莲池,他对十孔藕的特性了如指掌。
南莲池四季有四景:春有荷叶尖尖角,一派生气;夏有藕花万千擎,十分盛荣;秋有荷叶擎天盖,接天碧绿;冬有莲藕白如玉,恰似佳人。这种馈赠,从春天到冬季,南莲池毫不悭吝。
明朝,郡县长吏把十孔藕呈献给皇帝,万历皇帝品尝后,龙颜大悦,曰:“朕食此藕,不思他藕矣”。从此,十孔藕从容走上了帝王家的餐桌。原本在民间的年货,摇身变成“贡藕”。
“老坑”千年,只为在春节前走上街头集市。它的情有独钟,都在每一年的春节里盛开,它的滋味,在舌尖上得到十足的发挥。
难忘的“年味”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博平的十孔藕有故土情结,它似乎只属于南莲池。
博平籍一名旅港的游子,每到春节临近,总是回想童年吃过的十孔藕。十孔藕俨然是一种袅袅升腾的炊烟,召唤他的年味乡愁。后来,他在回乡时,从南莲池带走十几枝莲藕种在异乡,次年却变成了九孔藕,而且,记忆中的滋味荡然无存。
卢长文善于挖藕,每年腊月年味渐浓时,挖藕是他一年中最挣钱的营生。今年一进腊月门,孙超便找到他。“挖藕是个技术活儿,一不小心,莲藕受伤,身价一落千丈。”卢长文一边挥锨挖藕一边说,你看这个藕芽,顺着它的长势,顺藤摸瓜,挖到底部时,再用铁钩子顺势一提,整枝莲藕就从乌泥中跳脱出来。
与卢长文一样,20多名挖藕人从踏进藕池那一刻起,就在摸索着、寻觅着。静卧在乌黑软滑池泥中的十孔藕,早已嗅到年味,等待着与挖藕人的深情邂逅。
博平人有个讲究,买藕时单挑整枝莲藕,有伤残的莲藕是基本不入眼的。博平人对十孔藕喜爱有加,赋予它十全十美的寓意,因此,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会在年前“花集”赶来购买十孔藕,一是它的爽口,二是十孔藕的美好寓意。
孙超站在藕池边,环视着他的百亩疆域。此时,十几只野雉正在远处从容地觅食,池边的芦苇在风中摇晃。孙超早已熟悉这个静谧的环境,他不紧不慢地说:“今年能挖4万公斤,22元一公斤,虽然价格贵点,但仍然供不应求。”
与其说孙超卖的是十孔藕,不如说他卖的是年味。
餐桌上的美味
博平古楼居高临下,雄视四野,也温柔地注视着小镇的每一条街巷。每年春节临近,各种年货摆在街巷两畔,古楼见证了年味的浓烈,也见证了博平人对十孔藕的青睐。
天下万千家庭的春节都是从赶年集、买年货开始的。赶过年集,年货挂满走廊,塞满冰箱。然后,在煎炸烹炒中,春节有滋有味地走来。
腊月二十二,年货大集,也叫花集。从东贾村到博平,不过一袋烟的工夫。60岁的张玉香骑着电动车来到集市上,精心挑选着十孔藕。
这是一个四世同堂之家。张玉香上有84岁的婆婆,下有4岁的孙女。儿子跑运输,天天忙活。丈夫在附近工地上当木匠,她每天的任务是照看孙女、做饭。一家人虽然普通,却其乐融融。“儿子随他爷爷,爱写毛笔字,你看,这对联就是我儿子写的。”张玉香的丈夫贾清泉指着已经贴在门框上的对联说。
一年到头,一家人都忙,春节悄悄走近时,每个人才感受到年味的浓烈。
炸藕盒是这个四世同堂之家每年春节的“必选课”。
与炸绿豆丸子、炸地瓜盒不同,炸藕盒的程序繁琐细腻,连刀藕最能考验刀工。葱末、姜末、酱油、料酒、十三香,样样俱全,与肉泥充分混合后,一起夹入连刀藕,肉馅与十孔藕深情拥抱。待锅中油热八分,夹馅连刀藕挂面糊入锅,开始赴汤蹈火的壮行。随着油花盛开,响声一片。炸至微黄,笊篱捞出沥油,复炸后,酥脆脆、黄灿灿的藕盒小山一般堆满盆,香味冲出厨房,告诉给每个街巷。
“俺每年都买十孔藕,多年的习惯,改不了。别的藕再好,也不对口,不如十孔藕脆,不如十孔藕好吃。”性格爽朗的张玉香说。
藕盒在春节是有光荣使命的。出锅后,先敬神灵,待到除夕,又被摆上八仙桌供奉祖先,一道道庄严的仪式过后,藕盒才开始接受人们的大快朵颐。
藕盒在春节食谱中尤为显眼,与一碗白菜粉条炖五花搭配,它是绝美的“碗帽儿”。节后招待客人,再入油锅煎炸,它依然焦酥可口,另外还可以炝锅醋烹,淋少许水淀粉,再撒点葱末,当成一个汤菜上桌,也是一道化解乡愁的解药。
十孔藕,活在春节的舌尖上,也活在博平人记忆里,它是一种浓烈的年味,挥之不去、割舍不掉,在烟火人间里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