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持续推进“青年兴聊”工程
■ 崔崴
近日,“青聊有约·走进商会”聊城市青年联络站郑州站揭牌仪式在郑州市成功举办,又一次开启了聊城市与外地青年人才的“双向奔赴”。这是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青年兴聊”工程的一个缩影。
政策迭代升级
吹响引才“集结号”
“聊城对我们这些毕业生太用心了。我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了解到今年聊城市面向应届生的岗位比去年多了近三分之一,人才政策也非常实在、很有吸引力。”6月27日,在“创培在身边·服务进校园”公益志愿宣讲活动中,来自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宋同学兴奋地说。
据了解,为了广纳各地英才,聊城市以迭代升级的人才政策优势持续“抢滩布阵”。
在3月31日召开的“青年兴聊”工程座谈会上,市人社局等6部门聚焦全市产业发展和各领域人才需求,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实际出发,深入分析人才资源数量、结构、分布情况,依托企业人才联系服务网,市县区协同发力,广泛征集人才岗位需求,科学编制专业目录,精准摸排确定引才岗位,广泛宣传引才政策,最大限度扩大引才知晓率、覆盖面,研究制定具体举措19条,全力推进实施“青年兴聊”工程。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市人社局通过“兴聊工程进校园、就业创业面对面”等形式,普及创业培训知识、宣讲就业创业典型事迹、介绍就业创业系列政策,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立志长远、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一项项迭代升级的人才政策,折射出聊城招贤纳士的满满诚意,也让广大人才对聊城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广搭纳才平台
打造人才“集聚地”
“聊城这几年发展很快,对引进的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给我们年轻人很多成长的机会和平台,是青年人才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引进人才代表徐雨晴说。
良禽择木而栖。对人才来说,事业是“吸铁石”,平台是“梧桐树”。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聚力打造特色鲜明、主峰凸显的制造业强市,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也成为了聊城吸引人才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次招聘会上,用人企业提供的岗位都很给力,老师也来助阵,人社部门又送来了‘青年兴聊’政策,让我们求职的毕业生在求职路上有了更多选择。”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暨万企进校园活动中,聊城大学学生李厚杰说。
据了解,通过举办“青聊有约·走进高校”兰州大学专场引才活动、“走进聊城 乐业水城”2023年聊城招才引智季暨沿黄高校师生“聊城行”、春季校园招聘会、政校企人才对接等系列招聘会,今年以来,我市累计组织196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岗位需求16383个,参会毕业生16367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022人。
强化服务保障
营造重才“优生态”
“我市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拿出‘真金白银’,吸引青年、汇聚青年、关爱青年、留住青年,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美好愿景不断照进现实。”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博介绍,“聊城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对青年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也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舞台。”
据了解,为发挥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机构从市外引进青年来聊就业作用,聊城在人才政策上进行大胆创新。每从市外引进1名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含相当于专科学历层次)青年与我市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满1年的,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机构300元/人一次性补贴,经企业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核确认,按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青年引进一次性补贴。中小微企业每吸纳初次就业青年1人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500元。
“我们还委托外地知名高校、商会建设青年联络站。目前市外青年联络站已经达到5家,为进一步推动‘青年兴聊’奠定了基础。”刘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