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纪事
■ 苏宝大
大暑,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夏天正在拼尽全力,发出最后一声呐喊,掀起最高的热浪。
傍晚,火辣辣的太阳也已经感到了疲惫,终于开始缓缓下沉。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拖着劳累的身躯,从田间纷纷回家,一头钻进蒸笼般的屋内,开始生火做饭,村庄的上空升腾起袅袅炊烟。这样的乡村景象,发生在那个严重缺电的年代。
吃好晚饭,洗好澡,只能去屋外找个有风的地方纳凉。一是场头,那儿野旷,安逸,四面透风,清静凉快,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去的地方。月色下,蛙鸣虫飞,晚风徐徐。场头不远,几头老水牛,在一方池塘里,安逸地享受着清凉,漫不经心地扇动着耳朵,驱赶骚扰的蚊虫。
年轻人喜欢凑热闹,就去了村中央那座南北向的水泥桥上。女人们卷起凉席,搀着小孩,扛起板凳,拿把蒲扇,来到了桥上。男人们穿着大裤衩,裸着上身,捧着茶杯,叼着香烟,不疾不徐上了桥,找个空位,或蹲或坐或躺。大家聚一起,早忘了一天的疲劳,叽叽呱呱,说张三、聊李四。人们手里的芭蕉扇“呼哧、呼哧”不停地扇。
盛夏的夜空下,小孩子们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好奇地仰望着满天星空,对大自然多了份梦幻般的遐想。
热热闹闹过大暑。乡村的夏夜,蝉栖枝头,星斗满天,野风徐徐,蛙声四起,流萤遍野。虽有这样迷人的夜景,但对于身处乡村的人们,早就看惯了,也听腻了,还是觉得乡村的夜生活枯燥无味。总有人想出法子寻找乐趣,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60多岁的二侉子,天黑漆漆才匆匆来到桥下的码头准备洗澡。他从不顾及满桥的男男女女,将衣服脱了个精光,丢在码头的台阶上,一头扎进河水里,独自享受着清凉。
等二侉子洗完澡,上了岸,不知是谁跟他开了个“国际玩笑”,将他的衣物藏匿了起来。二侉子只得用双手紧捂下身,裸体站在码头的台阶上,仰着头对着满桥的男男女女大呼大叫。良久,也没一个人搭理他。二侉子着急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松开捂着下身的双手,扭动那洁白的屁股,大摇大摆地走上了桥。这下把整个桥面给搅翻了,也瞬间闹腾起来,嬉笑声、怒骂声一片。
桥面上,一年又一年乡村夜晚的说书,历来堪称最美的一道风景。说书开始了,桥面上立马鸦雀无声,个个津津乐道听着徐天申大爷那精彩有趣的说书表演。他会说《薛刚反唐》《三国演义》《水浒传》《孟姜女》……他最喜欢说那“憔悴琴魂作漫游,岁月消逝人烟留”的流浪艺人瞎子阿炳的故事。对于《聊斋》里的故事,虽然常常说得小孩们毛骨悚然,却个个听得津津有味。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高雅之士,静坐幽幽月色下,思绪高远,为之撰文,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巨著,留给后世无尽的遐想和消遣。
深邃的夜幕下,人静蛙声脆,风清好纳凉。桥面下,波光粼粼,不时从水面传出鱼儿“闷闷”泼剌儿声。此时,蟋蟀声、虫鸣声,在寂静乡间的夜空中此起彼伏。桥面上鼾声不断,人们正在尽情享受大自然徐徐的凉风,带来温馨的睡意。睡梦中的人们,躺在星空下凉爽的桥面上,已经是醉里不知夏与秋,正做着酣甜的美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