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更“助”村的魏书记

■ 本报记者 刘亚杰

“魏书记,我考上了,我考上了……”近日,得知自己被鲁东大学录取的孙再丽,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魏传伟。

“公费师范生、毕业包分配,这下好了,孩子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孙再丽如愿以偿,魏传伟如释重负。

魏传伟是聊城市统计局选派到临清市先锋路街道塔东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孙再丽则是他一直关注帮扶的贫困学子。两年前,魏传伟来到塔东村,6个自然村、2234户、7854人,不到半年时间,他走街串巷摸了个遍。

“要干就干好,要不干脆别接这个活儿。”军人出身的魏传伟在熟悉了村里的情况后,很快给自己列出了工作清单。

要想富,先修路。

塔东村位于临清市东北部,走访过程中,魏传伟吃惊地发现,还有不少自然村连像样的公路都没有,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跑资金,找政策,魏传伟给自己立下了第一个“军令状”。

“这条路原来根本没法走。”7月23日上午,在塔东村权庄网格党支部,居民刘西茂指着村口的马路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很多年轻人都在城里买了房,不愿再回村里来了。”

如今,宽敞的马路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的问题,还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大家说起这事儿都赞不绝口。

李庄村300米(柏油路)、徐庄260米、石佛300米、权庄村700米……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魏传伟积极争取临清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有利政策,一条条宽敞明亮的马路通进村内,也通进了群众心里。

驻村帮扶,必须精准对照“规划图”,完善细化“施工图”。

“魏书记,咱的大棚已经竣工了,目前和不少客户达成了合作意向,你来看看。”当日上午,站在张窑网格党支部新建的高标准蔬菜大棚前,党支部书记刘延波对魏传伟说。

塔东村属于城边村,先天的土地资源优势不仅能够满足各种产业发展需求,还能给村民带来额外收入。于是,魏传伟在同张窑、石佛两村党支部反复研究后,经上级有关部门审议通过,由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协调土地40余亩、资金近300万元建设了蔬菜大棚。如今,这两座大棚已基本落成,预计为本自然村增加集体收入年均50万元。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不久后,唐窑网格党支部内一个新时代的“村级开发区”即将脱颖而出。

“这里原来是以电机生产销售为主的自然村,但由于布局分散、长期缺乏管理,没有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魏传伟在电机生产销售产业园区建设现场介绍,为摆脱传统优势行业发展难的问题,他会同村党委一班人深入调查研究后,决定充分利用产业基础优势,在唐窑自然村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活动。在多方努力下,一座面积5940平方米、集电机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园拔地而起。如今,该项目已经达到竣工达产条件,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吸纳就业30余人。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近两年来,魏传伟已经熟悉了塔东村的大街小巷,捐赠图书、精准帮扶,帮助不少困难群众走向新的生活。

如今,魏传伟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当初列下的工作清单也一一实现。塔东村的父老乡亲几乎都认识了这个身着朴素、办事雷厉风行的中年人。

“驻村两年,若说留下点什么,那就是通过努力,留下实实在在的项目、留下山高水长的情谊。”魏传伟说,若说带回了什么,那就是带回了精神和斗志,带回了尊重差异、包容多元的工作思路,带回了化解错综复杂矛盾的工作履历。

2023-07-2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6217.html 1 驻村更“助”村的魏书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