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共赴“黄河之约” 共飨文化盛宴

——写在2023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闭幕之际

秦腔《西游记之悟空斗罗汉》

京剧《穆桂英挂帅·捧印》

■ 本报记者 刘亚杰

生旦净末丑,好戏连台;唱念做打舞,掌声不断。这个夏天,对于水城的广大戏迷朋友们来说真是“过足了瘾”。

7月14日—25日,2023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在我市举办,12天时间,18场演出、22个剧种,来自沿黄九省区的98位优秀中青年戏曲演员集体亮相,共赴“黄河之约”,带来了一场馨香四溢的戏曲盛宴。

此次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聊城市人民政府主办,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山东地方戏联盟、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承办,分为优秀中青年戏曲演员展演和优秀剧本改稿会两大板块。一名名戏曲新秀、一位位传承英才联袂登场,曼妙的身段,优美的唱腔让场场演出座无虚席,叫好声连连。

大河奔流,蜿蜒曲折。千百年来,黄河作为母亲河,滋养着沿岸人民,并诞生了绵延千年的黄河文化。丰富多样又独具特色的黄河流域戏曲剧种,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黄河岸边的故事,折射着黄河文化的内涵。

青海省,是黄河的发源地,戏曲剧种繁多,有平弦戏、秦腔、眉户戏、花儿剧等。其中,平弦戏的曲调优美,唱词典雅,是青海地方戏中的阳春白雪。舞台上,青海省演艺集团平弦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沈佩瑶带来的平弦戏《白蛇传·断桥》选段,一开场就让观众啧啧称叹。扮相俊美的青衣,圆润饱满的唱腔,余音袅袅,回声嘹亮,让人欲罢不能。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褶子功、鬼狐步、提假人、甩水发,舞台上,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省青年团的优秀青年演员刘城成带来的川剧《活捉三郎》选段,让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被称为“国粹”艺术,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甘肃省京剧团青年演员潘钰带以敦煌文化为底蕴、讲述丝绸之路上悲欢离合的京剧《丝路花雨》,让国之瑰宝尽情展现着它独特的魅力。

黄河九曲终入海,在山东戏曲的百花园里,有格外芬芳艳丽的一枝,那就是山东最古老的剧种——柳子戏。戏曲史上四大声腔“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中的“东柳”指的就是柳子戏。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优秀青年演员刘海霞带来的柳子戏《失子惊疯》选段,时而唱念做打,时而水袖上下翻飞,唱腔婉转动听,无不散发着六百年柳子戏的魅力。

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因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而得名。内蒙古艺术剧院的一级演员、市级二人台非遗传承人武燕妮为大家带来的二人台剧目《喜上喜》笑中有泪,泪中有情,引发台下观众的强烈共鸣。

……

文化的繁荣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演出季期间,既有京剧、豫剧、川剧、秦腔等全国知名剧种,也有吕剧、晋剧、二人台等地方重要剧种,更有柳子戏等“天下第一团”剧种,剧种门类繁多、风格各具特色,让广大戏迷过足了戏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闭幕式上,30名优秀中青年戏曲演员被授予“2023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表演艺术传承英才”荣誉。汗水和荣誉,共同见证了舞台上铿锵有力的青春模样。

演出季期间,我市还举办了优秀剧本(剧目)研讨会、“名角在聊城”视频拍摄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多维度展示灿烂的黄河文化,立体化呈现黄河流域戏曲文化繁荣的新气象。演出季期间平均上座率超90%,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戏曲传播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023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的举办恰好为新时代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戏曲人才的培养储备打下坚实基础,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国戏曲,我辈责无旁贷。“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丢掉这门艺术;认真听戏、用心欣赏戏曲之美,更好地薪火相传老祖宗创造的艺术瑰宝,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台下,接连看了十余场演出的老戏迷陈应生说。

柳子戏《失子惊疯》

越调《收姜维·三传令》

获得优秀中青年戏曲演员荣誉称号的演员上台领奖

本版图片由葛思逸拍摄

川剧《活捉三郎》

2023-07-27 ——写在2023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闭幕之际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6221.html 1 共赴“黄河之约” 共飨文化盛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