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有群致富“领头雁”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莘县大王寨镇地处黄河故道,黄河多次决口在这里留下大片泥沙,形成沙丘荒漠,土地盐碱化严重。在过去以种粮食为生的年代里,群众不仅吃不饱,还备受风沙困扰。而如今的大王寨镇却让人刮目相看,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成立,带领村民共拓增收路;马西林场把昔日沙荒地变成了天然氧吧,79个树种引来斑鸠、布谷、白鹭等鸟类栖息;木材加工产业风生水起,木材加工企业51家、木材加工户800多户、苗木经营户100余户,打造了鲁西地区重要的木材产业集聚地,也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乡亲们说,每个村都在变化,而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村里的带头人。

武家河村是一个拥有2000多人口的大村,村民大都以种田、打工为生,在增收的路上一度举步维艰。后来,村里从事建筑生意的岳朝霞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省派第一书记郑培然的大力支持下,他为村民协调贷款1000余万元,为村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有了这些贷款,村里的运输公司成立了,8辆客车、7辆货车“跑”出了村民的新生活;建筑公司成立了,在此务工的村民每人每天工资200多元;4座高标准蔬菜大棚建好了,每座大棚仅种植面积就达4亩……之后,岳朝霞又筹集100万元资金建起了仓库,解决了大棚蔬菜储存的问题,并打了13眼深水井。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议事会,多年来被私人占有的“三边地”和坑塘也收归集体所有。村民出行不便,岳朝霞又争取上级资金改扩建柏油路3.9公里、新修水泥生产路2.4公里,群众满意度达到97%以上。

大王寨镇党委书记闫洪涛是地地道道的故道人。在大王寨工作的二十余年时间里,闫洪涛深知本土人才的重要性。也正因此,大王寨镇党委始终以本土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力推能人上岗,以人才带发展,以人才促振兴。

杨庄村曾是几十年的“三类村”,村民对发展充满了渴望。镇党委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研究任命村里的“苗木大王”王现军为村党支部书记。王现军上任后,村党支部领办了苗木合作社,宣传发动群众加入莘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马西林场发展林下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三方合一,村里的平菇、羊肚菌种植产业渐成势头。“简单算笔账,种植菌类,每亩土地的净利润能达到9万元,远超种树的收益。”王现军说,林下经济还带动了上百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让他们增加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以前,我的旋皮厂没办法开发票,销路受限,价格也受影响,现在加入了行业协会,我们成了一般纳税人。手续正规了,销路也变好了,外地的板材企业都争着要俺的皮子。”大王寨镇木材加工户夏林胜说。大王寨镇木材资源丰富,十分适合发展木材深加工。虽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产业碎片化、无序化现象仍然突出,如何推进产业规范化发展成为镇党委、政府思考的问题。去年4月,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王寨镇木制品加工协会成立,长期从事木材加工业的夏东广担任木材协会党总支书记。夏东广上任后,把木材加工户从“小散户”变成了“正规军”。同时,镇政府成立物业公司,为企业提供服务。“公司+协会”的模式,解决了大王寨镇木材加工产业销路受限、运行不规范等问题,把木材加工户的发展推上了新台阶。

目前,大王寨镇年加工木材量600余万立方米,年产值达54.2亿元,现已形成圆木旋皮、板材加工、高端家具制造、手工雕刻等全产业链条。

村里的带头人,群众的主心骨。这些“领头雁”在大王寨镇党委的带领下,聚焦民生实事,把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记在心头,在黄河故道绘出幸福祥和新画卷。

2023-08-0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6369.html 1 黄河故道有群致富“领头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