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了生态 富了村民
我市10万亩林地巧“生金”
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以前光种树、养树,现在发展了另一个产业,也额外增加了一份收入,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事。”7月31日,说起种植羊肚菌的好处,度假区于集镇太平新村村民韩福义脸上洋溢着幸福。
过去,该村土地沙化严重,植树固沙成了头等大事,现如今,土地面积2700亩的太平新村植树面积达到了1500亩。既要把树种好,又要让村民挣到钱,林间空地成了村里下功夫的主战场。从去年开始,全村建起了63座羊肚菌大棚,除了发展乡村游,林下菌类种植成了太平新村的致富产业。
“现在产量上来了,走大货流通没问题,销售渠道已经打通,销售价格也会更高。”太平新村党总支书记周润秋告诉记者,通过前期选种、试种,今年,太平新村种植的羊肚菌收获颇丰,每斤卖到50多元,仍然供不应求。
眼下太平新村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拥有林下沉沙池自然生态,已形成“文旅+产业+消费”的文娱体验区,今年预计将接待上千次自由行及研学团建游,可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和于集镇一样,高唐县清平镇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兴林富农,推行“生态林+中草药+菌菇+饲草”立体种植模式,发展生态林1.6万亩,林下种植中草药1500亩、菌菇500亩、饲草3000亩,亩均可增收1000元,拓展了农民增收新途径,实现兴林富农。
莘县大王寨镇林地资源丰富,林地面积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42.1%,发展林下经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王寨镇充分发挥林地资源闲置、温度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利用木屑、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进行羊肚菌、赤松茸、平菇等林下食用菌菇种植,亩均收入由原来的500元增加至2万元以上。现已种植平菇600余亩,羊肚菌1000余亩,赤松茸2000余亩,形成了从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到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带动1000余名群众增收,种植后的培养料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可直接还田,真正实现“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绿色生态循环。
“我们将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纽带,把农民组织起来,推动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谱写林下经济发展新篇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大王寨力量。”大王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董留源表示。
我市各地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带动作用明显,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记者从市自然资源部门了解到,目前,聊城发展林下经济总面积突破1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