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目瑞:闯出种苗产业致富路
■ 本报记者 苑莘
创办一个企业,建立一个合作社,带动农户直接增收2000万元,莘县河店镇务庄村的农民老板蔡目瑞,在广阔的农村市场上“闯”出一片天地。
8月1日,位于莘县河店镇的山东豪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棚里,绿意盎然。蔡目瑞和工人为一棵棵种苗忙碌着,“我们公司通过引进和培育蔬菜优秀新品种,带动了周边3万余人种植香瓜、西红柿,面积超10万亩。”这位淳朴的鲁西农民,在当上老板后,成为周边成千上万户群众的致富带头人。
过去的20多年中,莘县设施农业快速发展,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在当地成方连片拔地而起。早期,蔡目瑞瞅准了蔬菜种苗稀缺的巨大市场,谋划进入种苗市场。随着种苗培育规模越来越大,不断成长并掌握行业发展方向的蔡目瑞创办了豪达农业科技公司,使当地的种苗产业从单纯的培育进入引入、研发等阶段。
引入和研发的新品种如何造福当地农户?蔡目瑞认为,种苗产业作为大棚蔬果种植的上游,应当更深地融入到本地农业生产中。为此他创办了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他在合作社自有土地,进行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合作社还高薪聘请5名农业技术专家,向社员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本地农民只需要准备生产工具,投入劳力,负责种植即可。产品由合作社按市场价格收购销售,扣除种子的投资后,按入股比例进行分配。农民通过参与种植,不仅能获取较好的经济收入,还能学到蔬菜种植技术。合作社带给当地农户真金白银的收入,提高了他们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和规模化种植的信心,有效地带动当地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农民转型当老板,职工都是乡里乡亲,如何进行管理?针对员工纪律意识不强的问题,蔡目瑞通过精心组织和细致研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配备了优秀的管理团队。他以身作则,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通过不懈努力,建成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员工队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他创新营销模式,建立新型经营服务体系,从选苗到最终的销售,进行全程介入和管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合作社在成立后的10年时间里,发展快速。目前,蔡目瑞的公司和合作社有员工300多人,发展蔬菜种植面积2000多亩,实现群众增收2000万元。蔡目瑞创办的企业和合作社快速发展,出身农村的他不忘回馈社会。他支持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常提供免费的种苗或种子帮助困境家庭。他经常向当地困境家庭捐钱捐物,并无偿资助2名困境学生,还拿出10万元用于硬化村内道路和修建下水道等。
如今,蔡目瑞创办的公司和合作社已成为当地的发展龙头。在他的努力下,科技成为了当地农户增收的法宝,这样的成绩也使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20年5月,蔡目瑞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2021年5月又被市政府评为“聊城市乡村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