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强支柱产业,破解运营困境,打造电商平台,许营镇——
跑出加速度 共绘富足图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我们每天上午11点开始直播,大约直播4个小时,正常情况下能卖到1000多单,如果客流量大的话,能卖到2000多单。目前我们直播间每天的人流量能达到3000多人。”8月14日,在高新区许营镇龙汇新村,主播王平正向粉丝介绍许营特色农产品,短短几分钟就成交订单额近万元。
近年来,许营镇围绕乡村振兴任务目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机制、新模式,立足特色产业,抢抓发展机遇,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以产业升级、主动作为、科技支撑为抓手,做好“三农”领域文章,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共绘乡村振兴富足图。
擦亮特色产业金字招牌
“这是我们聊城高新区许营镇近年来大力推广的‘礼品小吊瓜’,口感好,糖度高,大家快尝尝!”4月12日,乡村振兴品牌节暨赋能计划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活动现场灯光闪烁,人潮涌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参选单位集中开展形象展示、产品推介活动,许营镇作为聊城市唯一受邀单位参加此次活动。
“西瓜产业是我们镇的特色产业,已有30余年发展历史,我们全力擦亮‘许营西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字招牌’,立足西瓜特色产业,通过品种更新、品牌带动、多产融合,做大做强了这一富民支柱产业……”许营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方浩说。
目前,许营镇大棚西瓜收获面积近3万亩,总产量15万吨,收入近3亿元,占农业收入的60%,辖区银行储蓄存款超过20亿元,人均储蓄额近5万元。
乡村振兴品牌节暨赋能计划活动中,许营镇《万亩西瓜棚,铺就群众共同致富路》在全国500多个乡村振兴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聊城高新区荣获“全国乡村振兴品牌孵化基地”称号,全国仅3家。
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盛夏时节,许营镇武楼村瓜农武村华开着满载西瓜的农用三轮车停靠在许营城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门口。
“去年新一届党委、政府领办西瓜联合社,帮助我们瓜农销售西瓜,通过在联合社销售,1斤礼品西瓜可以多卖1元多,我这一车西瓜可以多卖1500多元。”武村华黝黑的脸庞上洋溢着笑容,说起惠农政策赞不绝口。
许营镇党委、政府领办了联合社,并规范了许营西瓜协会运营,授权认证20余家村级合作社使用“许营西瓜”地标品牌,统一西瓜销售,助力瓜农增收,今年帮助瓜农增收5000万元。
“联合社成立一年来,陆续研发推出鲜椒西瓜酱、香油、黑芝麻丸、西瓜蜂蜜等‘许营好品’系列农产品,成功申请‘巢牧源’‘巢父’等品牌,通过延长西瓜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溢价,进一步促进农户增收。”许营镇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王天兵介绍。
此外,许营镇联合社全资控股成立许营城乡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收益分配至村级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人居环境整治等,破解村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困境,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目前累计整合运营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每年可产生项目收益约130万元。
科技赋能打造数字乡村
“村里的直播电商基地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好机会,我们不仅有了固定的月收入,还能参与培训,更快地提升自身技能。”如今,在许营镇,像王平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变身致富“新农人”,用一根网线牵起村民美好生活的“新希望”,成为乡村共富的“弄潮儿”。
许营镇聚焦电商经济,打造直播电商平台,培育直播电商“新农人”,加快发展直播带货新业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驶入快车道。
作为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许营镇积极探索电商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许营好品”电商平台,整合涉农资金共计1067.2万元,高标准建设数字许营综合运行中心,整合德联直播产业园,建设智慧谷U选直播基地,做强数字服务,降低农户直播电商运营成本,培育好农村直播电商项目。
2022年以来,许营镇组织开展电商培训3000余人次,采用全程陪跑模式,手把手培养电子商务、直播带货能手400人,目前发展电商零售业务店铺千余家,各类商品网上零售销售额超10亿元,真正让电商发展惠及群众。
如今,许营镇通过搭建平台、电商培训和精准扶持等举措,助力许营西瓜、许营焖子、成香酱菜、套肠等特色产品走俏网络。该镇还获得“中国淘宝镇”“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多项荣誉,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了许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