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茶老汉”创业记

■ 本报记者 赵艳君

8月12日,东昌府区闫寺街道李什村。早晨的一场雨过后,李学升的香椿园里,独特的菜香气和泥土的气息融合在一起,格外清新。

李学升和工人穿梭在香椿丛中,全然不顾被露水打湿的衣衫。他们要趁着天气凉爽,摘下香椿的嫩芽,十余公里之外的一家酒店,还等着用这些嫩芽给食客烹饪美味佳肴。

立秋过后,还能吃上新鲜的香椿芽?对于很多人的不解,李学升满脸自豪,每次跟别人解释这事时,他都会不自觉地提高声调。

66岁的李学升已经和香椿打了6年的交道。时下,他研制成功的多款椿茶正陆续上市。也正因如此,他被称为“椿茶老汉”。

4年前,李学升从山东德州引进优质红油香椿苗,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如今,他成功对茶园内的香椿进行了矮化种植,这种种植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多茬采摘香椿芽和叶子。

“冒出来的新鲜香椿芽,采摘后送往全国各地的蔬菜市场及各大酒店,价格最高时,每公斤售价近百元,叶子可多次采摘用来制茶。”走出茶园,李学升指着外面几棵高大的香椿树说,它们和园子里的香椿丛是同一时期栽种的。如今,园内的香椿丛不过1米有余,而园外的香椿树却高达4米多。“再过七八年,这些树将陆续成材,可以作为城市景观树,也是高档家具的自然香木材。”

锁上茶园的大门,李学升畅谈起他的香椿全产业链项目,“香椿芽可以供应蔬菜市场和酒店;香椿叶子可以制作茶和酱菜;树干可用作上乘木材;种子可以提取精油……”今年上半年,他带着研制成功的椿茶,去北京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得到了相关专家肯定和支持。尤其是他的研究文章《乡村振兴 开发香椿 创新动能 利国富民》被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后,这位年近七旬的“椿茶老汉”干劲更足了。

李学升说,自己曾做过生产队长,对村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从东昌府区人民法院退休后,自己回到这里,就是想让乡亲们生活得更富足舒适。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在创业过程中尽管遭遇不少挫折,但从未想过放弃。

为了实现多茬采摘,他尝试对香椿树进行矮化种植,“这个过程很难,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李学升说,无论是香椿矮化种植,还是椿茶研发,自己都经历了多次失败,“尤其是做茶,从2017年开始,我奔走全国各地和专家探讨制茶技术,经过200余次试验,终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研所专家的指导下,研制成功了多款椿茶。”

“我们申请了3项专利,注册了7项商标,成立了聊城冠华香椿产业研究院。在这几年的研发过程中,非常感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在疫情期间,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聊城,为我们进行技术指导……”提及创业经历,李学升满怀感恩。他说,亲朋好友的支持,政府的大力扶持,都给了他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未来,他将扩大香椿种植规模,让更多乡亲从香椿全产业链项目中受益。

说到这里,李学升算了一笔账,“农民种植粮食作物,一亩地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通过土地流转对香椿进行‘分类种植’,可实现价值最大化。同样的投入,每亩地收入不低于一万元,甚至可达两三万元。”

2023-08-1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7270.html 1 “椿茶老汉”创业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