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云呵护,让学生“心”沐暖阳

——东昌府区构建数字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近年来,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趋势,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拖、也拖不起。日前,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今年上半年,在东昌府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中,预警人数占比为15%。而在4年前,第一次全区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中,学生预警人数占比为19.5%。“4年时间下降了4.5个百分点,这得益于东昌府区利用智能技术优势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以数字技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闫淑青表示,面对严峻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东昌府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全流程、全方位构建数字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为学生心理健康撑起保护伞。

唤醒海量数据

测评结果“活”起来

“2004年,我创办了聊城市第一家青少年心理咨询室;2018年,东昌府区投资300万元在各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硬件配置实现提档升级;如今,东昌府区启用心理健康教育云平台,各学校通过心理普测数据精准预测学生心理变化,教师们能及时给学生提供心理干预和针对性辅导。”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窦延丽说。

从开始的一间心理辅导室到现在拥有各种数字化功能的心理辅导中心,从最初的“一部电话”到现在的全区“数字大脑”,几年来,东昌府区心理健康教育发生了质的改变。“2019年3月,在第一次全区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中,某农村小学共118名学生,预警人数就有24人。”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高媛介绍,东昌府区搭建的心理健康教育云平台将全区心理健康工作信息、基础数据、心理科普、心理测评、心理援助及云终端等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智能汇总,让各类信息、数据一目了然,打破了学校信息壁垒,实现了高效管理。

在通过平台完成学生心理状态学情数据的常态化、即时性动态采集分析后,东昌府区教科研中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精细化解构和阶梯层级细分,设立对应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细化心理辅导流程,形成《中小学心理辅导手册》,解决了基层学校心理辅导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目前,该手册已经成为全区在职教师常用工具书。

依托云平台,东昌府区开展了心理健康测试进校园活动,完成了近20万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画像,实现心理测评、心理预警、统计分析一次完成。

数字平台赋能

教师队伍“强”起来

东昌府区教科研中心组织8位骨干心理健康教师,根据学生心理测评数据中梳理出的共性问题,编纂了《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指南》,(下转7版)

2023-08-21 ——东昌府区构建数字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7371.html 1 智云呵护,让学生“心”沐暖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