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千亿目标进发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展望
■ 本报记者 苑莘
在7月底的聊城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莘县预制菜行业的拳头产品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目光。“我们推出了‘莘州宴’一桌菜,全县83家预制菜企业都可以提供1桌6个菜、8个菜、12个菜预制菜的大礼包。”8月22日,莘县农业农村局干部马协乐介绍,该县预制菜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6家,年产值近百亿元。
莘县从生产大县转型到加工业大县,是全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对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增值增效、农村繁荣稳定起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为此,我市提出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并制定了今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2025年达到1300亿元,力争突破1500亿元大关的目标。
制定这样的目标是基于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蓬勃态势。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为927.62亿元,同比增长10.1%,连续三年增速维持在10%以上。但行业总体规模不大、精深加工程度不深、科技研发水平不高、龙头企业不突出、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为实现既定目标,我市推出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结构和布局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对此,我市支持加工业向精向深发展,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不断提升企业加工转化增值能力。支持加工企业升级设备、创新应用、攻克技术、研制系列产品,促进市场主体转型升级。重点培育预制菜、精品粮油加工、畜禽精深加工、高端大豆蛋白、康养药食加工、木材果品加工、饲料及宠物食品加工产业七大产业集群,加大县域支持力度,引导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支持县(市、区)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预制菜。健全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完善冷链物流设施网络。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今后一段时间,我市将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其做大做强,并培育提升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培养“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建立大型企业集团,创新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围绕补齐行业人才短板,我市支持培育专业人才,鼓励职业院校培养产业人才,支持企业培养研发运营人才和引进专业人才,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探索制定生产标准。鼓励重点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设科研平台,引导产学研协同发展。
发展的质效是我市发力的重点。我市将支持加工企业及产品参与政府质量奖、“好品山东”等品牌创建活动,加快培育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和区域知名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新上项目是提升发展质效的关键,我市将建立专业招商团队,聘请“招商大使”,各县(市、区)抽调、聘任“招商专员”,适时组织开展专题招商活动。持续落实“五级书记抓振兴”,树立工业化思维和全链条理念,切实推动加工业优先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标已经确定、措施已经出台,未来一段时间我市将锚定总体目标,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招引企业项目的重点方向,用活政策、放活方式,聚焦龙头、盯紧重点,积极作为、主动对接,千方百计找资源,想方设法引项目,力争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通过新项目、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动能。如今的鲁西大地,农产品加工业这一千亿产业正阔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