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有温度 助企渡难关
■ 本报记者 贾新伟
本报通讯员 侯梦琦
“是市发展改革委帮我们度过了这次‘经济寒冬’,他们是我们企业的‘暖频道’啊……”8月27日,山东暖频道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岳志涛感慨道。
2022年底,由于机构改革,市住建部门承担的人防领域行政执法职能划转至市发展改革委。2023年4月,市发展改革委接到住建部门移送的7个未履行人防建设义务的案件线索。
面对新领域、新问题,市发展改革委立即成立专项调查组,采用征收先行、处罚配合的方式,对7个案件逐一展开调查。
经了解,这7个案件的案情十分相似:工程建设时间久远,因为相关责任人开工时不了解需要配套建设人防工程,导致未履行人防建设义务,但尚未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情况,立案后,市发展改革委先后开展案件问询、现场勘察、走访调查工作,并多次与市自然和资源局、市行政审批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沟通协调。
经了解,7个当事企业多数像山东暖频道服饰有限公司这样,是中小民营企业,受疫情及市场环境双重影响,企业效益大幅下滑,流动资金匮乏,一度处于停摆状态,生存困难。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企业虽然投产复工,但面对高涨的人工和运营成本,确实没有能力立即开工建设人防工程,或按时缴纳易地建设费。
如果直接对企业行政处罚,并要求其缴纳易地建设费,高额的征收费用和严重的失信影响,可能就会成为压垮部分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市发展改革委多次召开案审会,研究解决方案,督促业务科室联系住建、规划、行政审批等部门,综合协调,为企业延长补办人防工程手续的时限。同时,执法人员与企业充分沟通交流,告知应尽义务,讲明违法利害,把有力度的执法程序和有温度的普法讲解有机融合。
最终,市发展改革委为当事企业争取了一定的整改时间,其他部门也一起为企业补办相关手续。
“在我们最困难时,是市发展改革委的倾情相助,牵线搭桥,联系多个部门,为我们解决了难题。”聊城市贝师特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郝喜龙也是深有感触,“这让我们感受到,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是做表面文章。我们公司慢慢恢复正常经营,也了解到建设人防工程的重要性,正在积极配合整改……”
“5月27日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擂响了民营经济再出发的战鼓。当前,一些企业遇到些困难,我们发改部门处理问题时会更加慎重,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找一个‘鱼和熊掌’兼得的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让社会运转得更好。”市发展改革委主任丁耀伟说,“我们不仅要做我市经济平稳运行的‘护卫舰’,更要做协助企业蓬勃发展的‘店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