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祥利:林下“种”金蝉2500亩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本报通讯员 牛贵葆
8月25日,虽已出伏,但天气仍十分闷热。在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莘林生物”金蝉养殖基地,负责人夏祥利正在林场里巡查。“这是金蝉卵枝,目前已挂在树上进行蝉卵孵化,大约有210万根。”夏祥利一边查看金蝉卵的孵化情况一边说。
该基地位于莘县国有万亩马西林场南部,高大粗壮的人工森林郁郁葱葱、一望无际。在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现军的陪同下,记者进入林场,走进基地。王现军介绍:“马西林场是莘县天然金蝉重要生长地,每年夏天都会有大量金蝉破土而出。近年来,天然金蝉产量逐渐减少,特别是今年,由于三伏天之前没下过一场透雨,天然金蝉产量骤然下降。夏祥利从去年开始,一方面建设围网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实行人工养殖,两者并举,使这一产业和资源得到健康发展和利用。”
2021年,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夏祥利与他人合伙创办了“莘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与马西林场签订了6000亩林下使用权合同,相继建成500亩平菇大棚和200亩羊肚菌大棚,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他认为,要想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必须盘活林下经济,实行多元化种植养殖。而保护天然金蝉和人工养殖金蝉投资小、易管理、省工省力省时、见效快,适合当地广大农村中老年人从事。“金蝉是一种高蛋白质食物,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深受大家的喜爱。”
自2022年6月份开始,在大王寨镇党委政府和杨庄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夏祥利先后投入资金30万元,购买金蝉产卵枝条200多万根。为了把这一养殖金蝉项目做大做强,夏祥利又创办了聊城莘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一年的时间,林下养金蝉的面积逐渐扩大,从500亩到2000亩,再到现在的2500亩。此外,这一保护天然金蝉和林下人工养殖金蝉项目,还吸引了不少外地客户和合作者。
“每年5月至8月是挂金蝉产卵枝条的时间。这些枝条挂在树干上,离地面高度2—3米,每棵树上挂30—40根。”王亚苏来自菏泽市单县,记者看到,她借助梯子爬上树,细心摆弄着一捆捆金蝉产卵枝条。今年5月,她和丈夫李国栋一起来到马西林场“刨金挖银”,并包下了200亩林下地。她说:“我们夫妇来这里创业,就是想通过向这些有丰富经验的‘土专家’学习,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不断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摸索出林下保护和人工养殖金蝉的成功经验,和当地群众一起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越来越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江苏省沛县的宋绪成是金蝉养殖技术提供者。“我在老家做这个行业10余年,技术已非常成熟,但无法扩大规模了。‘莘林生物’金蝉养殖基地发展空间大,我打算把杨庄作为我的第二故乡,不走了。”如今,宋绪成和家人已在大王寨镇居住半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