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换新颜 生活变模样

——新华路街道“一村一策”破顽疾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臭水坑、“飞地”、垃圾带……村里的这些痼疾该如何处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临清市新华路街道通过实施“一村一策”,挨村“会诊”,对症施治,取得显著“疗效”。

“我们因地制宜、因村施治,不仅解决了村内痼疾,改善了村容村貌,还从中取得了经济效益。”8月29日,新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亮说。

改变臭水坑

“俺们东陶屯的大坑,过去因‘脏乱臭’而出名,特别是下雨天,脏水四处流溢,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东陶屯村妇联主席李艳华说。

该村村南有四个大坑,共占地6000多平方米,又脏又臭,附近村民苦不堪言。新华路街道经过“会诊”,铺设坑底、硬化斜坡、绿化坑沿、修建文化广场,还利用坑塘进行了渔业养殖。

“环境变好了,我每年还有分红,真是太高兴了。”该村脱贫户李文运高兴地说。

该街道实行副科级以上干部包村制度,全面改造旧坑塘。截至目前,张房庄、于庄、西胡等11个村对坑塘进行了改造,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治理“飞地”

在朱杨乔村西头,三干渠东侧有一块10亩三角地块,由于西临河沿,地面高低不平,又没有村路通达,就被闲置了。

对此,新华路街道党工委派遣红星社区党委书记陈红岩进行现场办公。经研究,给出“处方”——对该地块进行治理,修通道路;同时进行公开招标,种植作物。

一番治理之后,三角地有了新模样,经过公开招标,村民姜东峰承包该地块种植作物。

目前,除了朱杨乔村以外,还有韦付庄、东闫庄、龙庄等13个村,对“飞地”进行了治理,全部实现了合理化种植。

破除垃圾带

“过去,这个地方是200多米长的垃圾带,臭气熏天,谁路过都得捏着鼻子。”新开村党支部书记郭跃敏说。新华路街道包村干部孟娟,带领社区党委一班人现场办公进行研究,立即制定了清理、硬化、亮化、美化措施,并确定了建设农贸市场的方案。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工作,一座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建起来,对地面和交易台面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还安装了路灯,种植了树木花卉。

新华路街道已对像新开村这样存在地面垃圾问题的6个城中村进行了改造提升。

2023-09-01 ——新华路街道“一村一策”破顽疾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8087.html 1 乡村换新颜 生活变模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