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寸地”做出“大文章”
——固河镇探索“庭院+”模式助农增收
■ 本报通讯员 郭洪广
漫步在高唐县固河镇,一幢幢红砖黛瓦的民居,一道道古朴雅致的栅栏,一面面多彩绚丽的彩绘墙,一条条鼓舞人心的标语与村庄融为一体。
近年来,固河镇立足当地实际,突出乡土气息,组织农户通过整合房前屋后空余土地,盘活村内闲置庭院,探索“庭院+”发展模式,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助农增收路。
庭院+小微菜园
种出果蔬飘香
“以前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的垃圾堆等随处可见,不仅影响美观,而且阻挡道路。现在好了,经过治理,俺在院里种上了辣椒、西红柿、黄瓜、豆角等蔬菜,一年四季吃菜不愁,吃不完的,要么卖掉,要么送乡邻。”9月4日,黄元子村村民郭红美在院前菜园里一边摘菜一边说。
固河镇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挖掘庭院经济潜力相结合,引导广大村民对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的闲置地进行平整,搭果蔬架,建“微菜园”种植蔬菜,发展庭院经济。全镇有30多个村,400余户庭院在院内外种上了果树、蔬菜,美了庭院,绿了环境,随处可见的“微菜园”装点着固河镇的一角一隅,既丰富了村民“菜篮子”,又鼓起了村民“钱袋子”。
庭院+家禽养殖
养出畜禽满栏
8月30日,李集村72岁的村民李东水正在自家院子里忙着给羊喂草料,几十只波尔山羊膘肥健硕。李东水忙时干活,闲时喂羊,现已存栏30多只。“俺采取自繁自养的模式,今年卖羊纯挣了30000元,俺挺满意!”说这话时,李东水难掩自豪。
李东水是庭院养羊“富起来”的典型代表,牛羊养殖是固河镇三大“富民产业”之一,也是“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该镇有23个村,50多户庭院进行了家禽养殖,拓展牧业增值增效空间,闲置庭院“绿起来”,变成产业兴旺的“致富图”。
庭院+特色手工
编织美好生活
9月3日,走进大赵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步入村民刘秀英家,她正和几位村民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手拿花枝,将一片片花瓣组装,动作娴熟,这里的庭院不再仅是休息的空间,还是生机盎然的经济场地。“俺每月能挣千元左右,还能照顾家人,俺挺知足的。”刘秀英开心地说。
“村里发展插花产业,全村30余户参与插花制作,每户年均创收一万余元,现在群众积极性高涨。”该村党支部书记肖立敏介绍。
特色的乡村文化,精湛的手工技艺,让固河镇经济稳步上升,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乡村越变越美。今年以来,该镇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针对性地打造了具有固河特色的庭院经济,引进了假发、手套、插花等多种手工加工项目,全镇现有手工加工点20余个,带动30余个村庄近1600名家庭留守妇女实现了群体就业、增加了收入,为乡村振兴装上了“强引擎”,绘就了一幅繁花似锦的特色庭院经济增收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