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法治建设驶入快车道

——东昌府区实现智慧司法全域覆盖

■ 本报记者 刘敏

近日,东昌府区数字化法治平台智慧系统培训会议举行,以数字技术赋能法治建设,为司法便民插上智慧翅膀,持续推进法治宣传、法律事务、法律服务“掌上学、掌上问、掌上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东昌府区数字化法治平台是全市首个覆盖全业务、全流程、全时空、可视化的法律服务“云平台”,打造集微信端、移动客户端、智能自助机于一体的服务矩阵,统筹推进“智慧矫正”、法律援助、行政复议、人民调解、行政执法监督等工作,构建优质快捷的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让服务“触手可及、扫码可得”,走出一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先行路径,让群众随时随地随身获得法律服务。

搭平台 优服务

跑出服务加速度

东昌府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忠巨介绍,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实现集智能认证、智能受理、智能分案、智能查询、视频调解和数据分析一体化,为人民群众提供网上咨询、线上申请、证据提交、线上流转等全新在线调解体验,进一步提高调解工作效率,提升调解服务质量,探索走出了一条“不花钱、多办事、高效率”的多元解纷新模式。调解工作有网络渠道,公共法律服务正加速迈向“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目标。

“免费法律咨询作为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核心服务功能,聚集了本地79名律师、配置全国各地14000余名优质律师法律服务力量,运用律师三级响应解答机制,提供法律服务的后援支撑。”周忠巨介绍,东昌府区数字化法治平台整合现有网上行政复议申请渠道,推出行政复议微信小程序,融入申请复议、补正材料、查询进度以及下载行政复议文书模板等功能,实现指尖上的行政复议申请。同时,结合人民调解远程视频调解功能,为群众提供了免跑腿、一站式、全方位的行政复议服务。

畅渠道 促高效

开启服务零距离

东昌府区数字化法治平台全新上线后,小到老百姓平常所需要的法律帮助,大到矛盾纠纷调解,只要群众在手机上打开这一网络平台,就能跨地区、跨时空,随时可视化与法律工作者“零距离”咨询,获得在线法律服务。

其中,矛盾纠纷调解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当出现纠纷时,当事人可通过平台申请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平台审核提交的申请材料后,组织双方通过平台远程进行视频调解,整个调解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并将视频资料随卷归档,达到与现场调解同样效果。

通过线上“云调解”,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化纷争”,既最大限度满足了群众需求,又开辟了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依托“智慧司法”系统,启用行政复议应诉法律文书电子送达平台,将原来直接送达、邮寄送达时间由几个小时、几天缩短为几分钟,大幅度提高了办案效能。

今年以来,东昌府区共受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226件,电子送达法律文书213份,占比达94.2%;上线“智慧矫正”远程探视系统,实现服刑人员家属“家门口”探监,提高了特殊人群教育改造和戒治效果,彰显了人性化管理。

严管理 提质量

助力服务上水平

东昌府区数字化法治平台设置“代办提醒、督办预警、案件管理”等板块,实时把控办案质量。如此一来,工作人员可随时查看系统资料,及时向承办人员询问情况,督促承办人员注意案件办理进度,进一步提升了法律服务水平,注重加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案件的流程化管理和环节把关。

通过平台,邀请法律理论功底强、办案经验丰富的执业律师与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评查专家团,采取“一卷一评”、边评边议等方式,对案件卷宗逐一进行评查,及时反馈评查情况,确保案件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定期在平台中推送工作简报、典型案例,通过研判,为类案化解提供指引;建立行政复议电子送达跟踪问效服务机制、定期回访机制,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联系,及时解答办理流程中的疑难问题,了解行政复议案件申请人思想动态,对可能引发的矛盾风险点及时研判预警,真正实现行政争议案结事了。

2023-09-12 ——东昌府区实现智慧司法全域覆盖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8623.html 1 助推法治建设驶入快车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