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在乡村振兴中闪光
——记烟庄街道90后电商青年成万良
■ 本报记者 朱海波 本报通讯员 宗书蕾
9月10日凌晨1点,“叮……”伴随着信息提示音,在冠县烟庄街道良友蔬菜基地的90后青年成万良熟练地打开手机上的线上销售App,“水果黄瓜5吨、西红柿10吨、圆茄5吨、丝瓜3吨……”他根据预售信息快速记录着需要在半日之内发货的名单。随着蔬菜线上销售渠道及供货日趋稳定,每日凌晨1点多,当别人还在梦乡时,成万良就已经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受父亲影响,成万良从小就对各种蔬菜种植很感兴趣,小时候总会跟在父亲身后穿梭在几十个蔬菜大棚之间。大学毕业留在外地工作的他每次回到家乡,看到蔬菜大棚内各式新鲜的蔬菜,还有在棚里与蔬菜打交道的乡亲们,总会勾起他回到家乡干一番事业的念头。
2020年,电商团购平台崛起,客户购买需求逐步向平台分流,导致线下传统销售模式受到冲击,产地农产品滞销严重,这对家乡以“种棚”为生的乡亲们也是一种重创。看着愁眉不展的父亲,成万良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开启他的蔬菜电商之路。
初期,他在淘宝、拼多多两大运营平台建立了自己的线上销售渠道,但是由于缺乏线上运营经验,导致在两大平台销售不佳,线上销售处于亏损营业状态,面对这种情况,他不放弃、不服输,去电商中心学习,请教发展成熟的电商达人,在不断地摸索中,他发现美团优选的运作模式和框架结构非常符合自身需求,便开始尝试供货合作。
经过不断尝试与不懈努力,他的销售渠道不断扩大,现在与天津、石家庄、邯郸、济南、青岛、徐州等城市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的诸多中心仓开展长期且稳定的供货合作,线上渠道日供货量达106吨,日均交易额达到25.1万元。
线上销售不但解决了本村本乡镇的农产品滞销问题,还极大地解决了聊城区域及周边的农产品滞销问题,价格也得到了保障,最大化地避免了市场“落价潮”的冲击,保护了乡亲们的利益。随着农产品销路问题的解决,用工需求也大幅增加,目前,在基地打工的周边乡亲达百余人。
成万良说,在农村施展才能,大显身手,回报脚下的这片土地,让他的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为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