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把式地头迎“家访”

■ 本报记者 苑 莘

本报通讯员 李月兵

粗大的玉米茎秆上结出的玉米穗颗粒饱满,紧邻的大豆则挂满了豆荚。“还有十几天就收获了,今年的收成肯定比去年好。”9月14日上午,莘县古城镇后杜楼村村民杜成亮,向前来“家访”的莘县农业广播学校副校长卜祥勇和镇负责农业生产的干部王子江汇报“成绩”。

杜成亮是莘县农广校的学员,也是一位有几十年种田经验的老把式。“在学校里学到了播种、打药等很多知识。”能让种田老把式去上学,缘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独特魅力。

杜成亮套种间作了30亩大豆玉米。去年,这种带状复合种植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玉米密植后,产量不减,再种上几行大豆,每亩地能多收160多斤豆子。每斤卖3元多,相当于一亩地能多收500多元。”杜成亮将去年收的豆子拿去榨油,剩下的豆饼卖给了养牛户。

增收之余,也有遗憾。“去年豆子产量不太高,主要原因是经验不足,播种太密。”杜成亮说,“老话说,稀麦稠豆坑死人。”此外,带状复合种植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方面。

“密植的间距控制在8厘米到10厘米之间就可以。”卜祥勇一边查看大豆玉米田,一边向杜成亮介绍。

过去一年多时间,莘县农广校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管理和玉米单产提升等内容,从品种选配、机械配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通过现场理论授课和田间指导的方式,让学员全面掌握复合种植田间管理关键技术。“大豆玉米春季除草的时候,按照学校里教的‘封闭’技术,效果很好。”杜成亮说。

莘县通过培训提升了农民学员的生产能力,满满的农技“干货”让他们受益匪浅。

2023-09-2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9047.html 1 老把式地头迎“家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