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庆朝:身残志坚书写致富故事

■ 本报记者 刘庆功

本报通讯员 王一鸣

一场秋雨过后,天高气爽。9月20日,在阳谷县博济桥街道龙虎寨村菌菇大棚里,双孢菇种植户侯庆朝正在播撒菌种。“这批菌11月份陆续出菇,第二年5月份结束采收,中间可收6—8茬菇。”侯庆朝高兴地说。

侯庆朝是阳谷县博济桥街道龙虎寨村脱贫享受政策户,今年46岁,家中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多年前,侯庆朝在打工时受伤,失去了左臂。

“受伤对我的打击非常大,不仅干不了重活,还不愿意出门见人,一度非常自卑,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俺媳妇在饭店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说着,侯庆朝眼里噙满了泪水,“村党支部书记了解到俺家的情况后,经常带着村‘两委’干部入户帮扶,并鼓励我一定要重新振作起来。”

“在博济桥商会的帮助指导下,侯庆朝决定从事双孢菇特色种植。我们帮他筹了资金、建了大棚,把种植搞了起来。”龙虎寨村党支部书记侯庆印说。

创业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大棚建起来了,但因管理不到位,侯庆朝的双孢菇总是出现死菇、畸形等问题。侯庆朝想放弃,“隔行如隔山,没做过的行业做起来太难了”。

了解情况后,博济桥商会将魏海双孢菇种植基地的专家请过来,手把手地教侯庆朝技术。如今,侯庆朝种植的双孢菇产量不断提高,种植场的规模也从原来的200平方米扩大到500平方米。

“多亏了村干部的帮助,才让我有了自己的事业。有党的政策兜底,只要勤奋努力,我们的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好。下一步,我计划学习电商,通过网络把双孢菇卖到全国各地。”侯庆朝满怀期待地说。

“我们博济桥街道始终坚持全面脱贫不是终点,让群众有自主致富的能力才是重点的理念,扶心扶志,扶能扶智,充分发挥商会、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的带动作用,以先富带后富,积极探索推进‘扶智+扶志’模式,持续增强脱贫享受政策群众的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博济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郭旋说。

2023-09-2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9320.html 1 侯庆朝:身残志坚书写致富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