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穿越高墙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王广隆
“今年的中秋节,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尤为不一样。”10月6日,即将离开老家回到工作岗位的范甲眼里泛起泪花。
几年前,范甲的哥哥范乙因一时冲动犯下大错,被判在山东省聊城监狱服刑。当时,范甲的父亲一时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将入监通知书藏了起来,也没有告诉家人。这些年,范甲每每问起哥哥,都会听到父亲不耐烦的话语:“没人知道他在哪儿,在我面前不要提他。”
虽然父亲态度强硬,但范甲总能感觉到父亲心里有秘密。“尤其是逢年过节,父亲总是不开心,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范甲说,“我心里隐约感觉到父亲是知道我哥哥的下落的,只是不愿跟我们说。”
今年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范甲在网上看到了哥哥的减刑裁定公示。“无法想象他竟然成了一名罪犯,对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范甲说。之后,父亲也不再掩饰:“他是家里的耻辱,一想起他我就感觉丢人。”哥哥触犯法律,必须承担应有的惩罚,但范甲一直想知道哥哥在监狱改造得到底怎么样。
9月初的一天,范甲从外地回到聊城,鼓起勇气来到聊城监狱打探情况。站在监狱门口,看着高高的围墙,范甲一时手足无措。徘徊良久后,范甲恰好碰到了狱政科负责人,这名负责人帮范甲联系了范乙所在监区的负责人。监区负责人从狱内赶出来接待了范甲,并详细介绍了范乙的现状和改造表现。“在我的印象中,监狱是神秘恐怖的地方,但聊城监狱干警亲切的态度让我非常感动。”范甲说,“我的家人是罪犯,但他们并没有歧视我,反而温言细语地安慰我。”
之后,聊城监狱按照规定为范家兄妹安排了会见。见到魂牵梦萦的哥哥,范甲泪流满面,一时哭得说不出话来。让她没想到的是,哥哥的表现反而非常平静:“妹妹不要伤心,能见到你我非常高兴。我给被害人和社会造成了伤害,服刑是我应该承担的。监狱的干警都很关心我们,我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我会继续好好改造,争取早日与你们团聚。”
更让范甲没想到的是,9月27日,聊城监狱举办了中秋节开放日暨亲情帮教活动。在范乙申请和监区综合考察后,当天,范甲来到聊城监狱与哥哥再次见面。而这一次,他们的父亲也来到了现场。“你要听监狱领导的话,好好改造,出去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看到儿子精神状态很好,并深深忏悔,老人强忍激动的心情,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
一个月里与哥哥见面两次,范甲非常激动,也非常感慨。“哥哥心态良好、身体健康,是聊城监狱干警教育感化的结果,我打心眼儿里感谢他们。”范甲说,“尤其是中秋节前父亲与哥哥见了面,中秋节家人一起吃饭时,父亲的情绪也好转了不少。”
“亲情帮教,有利于缓解罪犯的思念之情,帮助罪犯树立改造信心,也能让罪犯家属感受监狱执法环境的公平、公正、文明。”聊城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梁洪光介绍,今年,聊城监狱已开展了6次开放日活动,352名罪犯家属参与了亲情帮教活动。
当天的活动中,153名社会各界人士参观了罪犯劳动、生活和伙食制作现场,全方位了解了罪犯日常生活和教育改造情况。参观结束后,大家观看了亲情帮教纪录片《目送》。纪录片详细展现了恢复常态化执勤模式以来聊城监狱历次亲情帮教活动的情景,服刑人员真心悔过、真情流露的话语充分反映了聊城监狱“每改造好一名罪犯,就挽救一个家庭,和谐一片社区,稳定一方百姓”的教育改造理念。
让阳光穿越高墙,用真情救赎灵魂。“我们将继续深化社会帮教长效机制、整合社会帮教资源,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为新生播下希望的种子,助力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持续提升,为平安聊城建设贡献力量。”梁洪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