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让残疾群众笑容成为最美风景

——聊城市残联织密残疾人服务保障网

■ 本报记者 张承斌

我市拥有残疾人约3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59%,持证残疾人14.6万人。做好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至关重要。

近年来,市残联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织密织牢保障网,有力促进了我市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解决出行难题

为4380名残疾人提供辅具服务

高新区顾官屯镇于庄村村民于庆昌6岁的儿子洋洋患有脑瘫,两条腿无法正常行走。由于家庭条件一般,家人一直为孩子的辅助器具发愁。前不久,听说聊城市残联将为全市有需求的残疾儿童适配义肢、踝足矫形器,于庆昌赶快为孩子报了名,随后带孩子来适配地点进行了身体评估和测量取模,20天后,洋洋如愿领取到渴盼已久的辅助器具。

2021年3月,市残联联合市卫健委、市民政局等8部门制定《聊城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等系列配套政策,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提供政策保障。截至目前,市残联为全市1431名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康复、早期干预救助、机构康复等综合性康复救助服务;为全市4380名残疾人提供了辅具服务,有效解决了残疾人出行难等问题。

聚焦就业帮扶

让残疾人群体腰包鼓起来

2021年以来,在高新区许营镇天津路社区,一堂堂生动的铝丝手工艺品制作培训课堂陆续开展,参加学员基本都是来自许营镇的残疾人。通过学习手工艺制作技术,学员们不仅收获了自信,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还可以向企业出售,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

市残联聚焦就业帮扶,多措并举,让广大残疾人群体腰包鼓起来:建立残疾人直播电商孵化基地、残疾人非遗传承就业创业基地,形成培训、选拔、孵化就业一条龙服务体系;与市人社局、工信局、税务局等部门联合召开残疾人网络招聘会、“惠企助残”残疾人就业大型专场招聘会;优化提升盲人按摩行业服务环境,目前全市已完成18家盲人按摩店规范化改造提升。

打造温暖的家

17处“如康家园”建成运行

在开发区大胡社区“如康家园”,居住着不少残障老人。对于他们来说,每天吃过早饭后把一块块“太空泥”称重装包,已经成为习惯。大胡社区“如康家园”积极对接爱心企业,为老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老人们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加一份经济收入。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智力、精神和肢体重度残疾人,因日常医疗、康复等费用支出大,护理照料又严重束缚了家庭劳动力,脱贫不解困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残联大力推进“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项目,依托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各方资源,建设集就业、康复、日间照料、文化教育、志愿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为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如康家园”已建成运行17处,正在建设8处。

2022-01-10 ——聊城市残联织密残疾人服务保障网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060.html 1 让残疾群众笑容成为最美风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