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蛙共生 生态富民
——高唐农商银行倾力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 尹腾淑
深秋时节,一派丰收景象。10月26日,走进高唐县姜店镇廖王村黑斑蛙养殖基地,38个养殖棚舍整齐排列。
相比传统的牛羊养殖场所,刘佳涛的养殖园区更像一个小型生态园。每个蛙池的中间都有一畦旱稻,可以利用黑斑蛙排泄物滋养水稻成长;厂区还有两头牛,园里的青草当其饲料;每10亩地还养了80只大鹅,大鹅在田间“巡逻”的过程中,可以防止黄鼠狼和老鼠等捕杀黑斑蛙……这个养殖园区形成了生态环保的良性循环。
“我们养殖的是北方常见的黑斑蛙,现在有的已经开始冬眠了。它们出栏后,肉可以食用,内脏可以用来当饲料,也可以提炼蛙油,用处多着呢。”看到高唐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到来,刘佳涛有聊不完的话。
今年30多岁的刘佳涛,皮肤黝黑、目光炯炯。早些年,他曾在黑龙江省的一家造纸厂销售部门工作过,后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回到家乡创业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两年前,经过同学推荐,他最终选定了黑斑蛙养殖这个颇具技术含量又相对新兴的“朝阳产业”。
说干就干,每年的4月初是蝌蚪孵化的时节,刘佳涛专门跑到济宁的黑斑蛙饲养基地,引进当地优质的黑斑蛙幼苗。
“由于是刚开始干,育苗技术不成熟,我们只能通过购买幼苗来饲养。通过和技术员沟通,下一步我们会尝试自己育苗,从而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刘佳涛说。
虽然先期的育苗问题解决了,但是饲料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资金却出现了问题。正在刘佳涛为此发愁之际,高唐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对辖内特色产业进行走访调研时,了解到其存在的资金需求,经过调查核实,当即达成授信意向,短短两天时间,便为其发放了55万元信贷资金。
近年来,围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高效推进,高唐农商银行持续加大信贷供给,提升对“三农”群体支持力度,针对县域内的“康养食品”“锦鲤产业”“大田托管”“高效种植”四类产业客群,建立重点行业客户走访台账,做好特色产业客群专项营销。同时,针对上下游客户资金周转规律,匹配特色信贷产品,开展上门营销,促进行业客户信贷投放。目前已累计完成县域内378户食品加工企业、27户锦鲤养殖企业、251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逐户走访对接,“鲁担惠农贷”用信余额5678万元,“乡村好青年”用信余额3586万元。
“有了咱们农商银行做坚强的后盾,我满怀信心。”提及今后的发展,刘佳涛开心地说,“现在,政府主动帮我们协调了上百亩土地,另外,也有不少村民主动申请加入黑斑蛙养殖队伍。未来,我们要带领更多村民致富,与农商银行建立更多业务联系,希望在金融助力下,把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