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大王”的产业振兴梦

■ 本报通讯员 郭洪广

深秋时节,万物渐丰。11月3日,走进位于高唐县固河镇巩庄村的铸辉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瓜蒌种植基地,负责人霍磊正和村民们一道忙着把圆滚肥硕的瓜蒌串联、搭架、晾晒。“我种植了430亩瓜蒌,今年风调雨顺,瓜蒌品质十分不错,产量也特别喜人,加上购销,预计全年收入300万元不成问题。”谈起自己的药材事业,这位年轻人滔滔不绝。

1992年出生的霍磊,高中毕业后在聊城一家企业工作。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感召下,这位怀揣着浓厚乡土情怀的90后,选择回家乡创业发展。“我考察了无数个项目,最后确定了瓜蒌种植最符合我的创业要求”,霍磊介绍,瓜蒌全身都是宝,籽可以食用,皮和根都是畅销的药材。当年,霍磊试种6亩。“没有技术,我千方百计在网上学,向专家请教,刚开始种植事情最多,平整田地、插钢管、拉钢丝、施肥除草……”回忆起当初的情景,霍磊仍历历在目。到春节前,干透了的瓜蒌被药商抢购一空,6亩地净赚两万多元。

试种成功后,霍磊抓住机遇,逐渐扩大种植规模。2019年成立铸辉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琉璃寺镇流转土地400亩种植瓜蒌、丹参等中药材,年收入在200万元以上,被当地人称为“药材大王”。近两年,霍磊在种植中药材的同时,涉足药材收购和批发。2021年投资200万元,引进了切片机、烘干机等设备,租用原镇粮所闲置仓库6座,新建全县首家瓜蒌加工厂,在日照、河北沧州等地建立中药材储存点6个,从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的整个环节,实现药材价值最大化。

在霍磊的带领下,笔者参观了合作社的仓库。推开大门的一瞬间,一股药香味扑面而来,偌大的仓库里面,摆满了数百个麻袋。麻袋里装满了晾晒过的药材,每一袋药材有上百斤。“这是丹参,是一种活血的药材,它的根是红色的,可以入药。这是油牡丹、这是苍术……”介绍起这些药材,霍磊如数家珍,“这些药材一部分来自合作社种植,一部分是从散户家里收购的。这些药材不仅在本地出售,还会通过物流发往河北、安徽、湖南、湖北等多个省份。”

随着中药材事业越做越大,霍磊带动了更多农户进合作社务工,共同走上富裕之路。合作社里,巩庄村64岁的村民李万菊正忙着挑选瓜蒌,她说:“合作社里有活我就来干,每天工作8小时就有100元收入,还能有时间照顾家里。”“在这里务工的大都是附近的村民,一年下来可以拿到近万元工资。自种植瓜蒌以来,每年给工人发放的工资有20多万元。”霍磊颇为自豪地说。

霍磊不仅在村里扮演着“科技带头人”的角色,还带动固河镇太和、李庙、北刘等村256户村民种植了3000余亩中药材,形成“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霍磊是一名有志青年,回家乡种植瓜蒌,将中药材培育成大产业,形成全镇`一村一品’支柱产业,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固河镇党委书记赵伟说。

“我准备在临清市建一处千亩中药材基地,现在丹参、天南星市场行情不错,要扩大这两种中药材的种植规模。”霍磊说。对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霍磊的计划与固河镇产业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固河镇将通过扶持中药材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全省瓜蒌基地和中草药之乡,让农民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同时鼓起“钱袋子”。

2023-11-0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1108.html 1 “药材大王”的产业振兴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