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事儿,找何涛!”
■ 本报记者 苑莘
只要工作不忙,莘县燕塔警务工作站站长何涛总会在站上待着。这是他和同事为群众24小时服务的大本营和主阵地。
2021年12月31日下午6时,已经连续工作了近10个小时的何涛还在用他沙哑的嗓音和同事商量着工作:“今天晚上燕塔广场上人比较多,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保障好群众安全。”不规律的生活让他患上了咽炎,却没影响这位钢铁汉子服务群众的一腔热情。
“群众事无小事,只要付出热情和真心,就能换回群众的笑容。”作为警务工作者,何涛始终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成了群众的“知心人”。
深更半夜,群众需要去济南坐高铁,身份证丢失了无法补办;外省群众在莘县打工,补办身份证需要回原籍……这些警务服务的“痛点”,成了何涛关注的焦点。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何涛四处考察“取经”,积极推进燕塔警务工作站建设,并打造了“365天24小时服务”这一工作亮点。
“既然向群众许下了365天24小时服务的承诺,就一定要履行。”何涛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和警务工作站的同事承担了很多急难险重的任务。
能够承担燕塔警务工作站建设的重任,也与何涛心中始终装着群众有关。他曾分管大张家镇红庙社区的治安,社区共有12个村庄,常住人口410户12938人。辖区住户相对稳定,但是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老人、儿童较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此,何涛带着辅警、网格员深入到每个村庄核实信息,并按村庄设立12个微信群,吸收2000余名群众进群,随时接受群众微信求助和法律咨询,及时了解村庄动态,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
2019年11月,一位群众向何涛求助,称其收留的一位孤寡老人需要落户。老人自述原籍系四川省乐山市辖区内一个偏僻山村,已经离家28年。在安抚老人后,何涛悄悄联系了四川警方,得知这位老人的丈夫两年前已经死亡,还有一儿一女。老人的儿子林某东闻讯后迅速与何涛联系。经过照片与视频辨认后,林某东确定老人是其已失踪了28年的母亲江某莲。小小的善举,却圆了林家人28年的团圆梦。林某东对何涛说:“您是我们全家人的救星,是全中国警察的榜样,非亲非故却远胜过我家的亲戚!”
“百姓的小事儿,就是我的大事儿,既然选择了人民警察这份职业,就选择了忠诚为民,选择了无怨无悔。”何涛说。
何涛把百姓放在心中,百姓也把他当作“知心人”,有什么困难都会说“有事儿,找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