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关隘天地宽
——我市助力制造业企业技术突围
■ 本报记者 苑莘
本报通讯员 任家川
山东鑫大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预应力钢丝行业的领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该公司主营产品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和弹簧钢丝技术领先,被广泛应用于高铁、民航、电力通信、水利工程等多个领域。“前三季度公司销售9万吨钢丝,完成3.88亿元的销售额,进入四季度又新接到3万吨钢丝订单需求,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5亿元。”11月14日,该公司财务经理胡丽亭说,企业和周边“邻居”之所以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技术突围,跨越“死亡谷”,得益于嘉明经济开发区的精准服务。
过去几年,我市涌现出一大批技术驱动型制造业企业,犹如一群活力四射的瞪羚,快速冲向市场。在“瞪羚”成长过程中,“死亡谷”是一道关隘。这一家家技术驱动型制造业企业如何跨过“死亡谷”,进入高速成长期?正如胡丽亭所说,嘉明经济开发区交出的成绩单颇为亮眼: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瞪羚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省级单项冠军2家,省级质量标杆企业2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一企业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近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发布表扬通报,嘉明经济开发区21家上榜企业荣获嘉奖。
精准服务究竟是什么样?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以来,嘉明经济开发区精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聘请第三方科技公司相关专家,分阶段、分批次对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辅导和培训,对企业进行上门指导,面对面开展政策宣传与辅导,建立“一企一策”定制式的申报服务策略,让企业发展底气更足、脚步更稳。而这也是全市各级各部门服务民营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常态。今年,我市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大力实施优质企业培育,涌现出一大批专注细分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引领全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为了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突围意识,今年初,我们对企业进行摸排和筛选,成立了科创培育专班,组织开展企业研发专项培训会、资本赋能培训会、高校专家助企座谈会、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践讲座等活动,对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辅导和培训。”嘉明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保障部副部长李姗姗介绍,针对技术驱动型制造业企业遇到的难题,该区积极帮助他们借科技创新跨过“死亡谷”。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区第二、三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完成材料递交,新申报7家、复审6家,三批共计30家;第八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公示6家,已有14家企业纳入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服务经济发展成效如何,民营企业家最有发言权。受到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通报表扬的山东天工,今年获得了“山东省质量标杆”“山东省绿色工厂”“聊城市人才引领型企业”3项殊荣。“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等荣誉,都是在政府部门的精准服务下取得的。”公司负责人刘学锦表示。如今,天工岩土的各类工程刀具已远销日本、欧洲、美国、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以及中东等海外市场,深受用户好评。
“我们的企业服务专员,就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利用各种方式当好为企服务的‘店小二’,做到企业情况‘一口清’,对企业反映的问题‘一包到底’。”嘉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郭瑜说,他们将继续开展各类精准服务,解决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招工难、融资难等问题,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